明清八股文范文精选

1. 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认为,只有颜回能够理解他关于“行藏”的观点。【破题】2. 孔子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颜回紧跟自己,才可跟他说这个话题。【承题】3. 孔子特地对颜回说:“我毕生的阅历,只有十分之一二可与别人分享,而想要无拘无束地交流,那很...
明清八股文范文精选
1. 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认为,只有颜回能够理解他关于“行藏”的观点。【破题】
2. 孔子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颜回紧跟自己,才可跟他说这个话题。【承题】
3. 孔子特地对颜回说:“我毕生的阅历,只有十分之一二可与别人分享,而想要无拘无束地交流,那很难得,只能靠我自己坚信自己的想法了。假如自己的心得无法与别人共享、一个人独处而无人可以交谈,难道就在睡觉时唱唱歌自我安慰吗?还好我现在可以跟你说说。”【起讲】
4. “颜回呀,有的人积累了一身的本事,却一直不了解自己,必须等别人发现他;有的人很有修养和内涵,本来并未一试身手,却不知道别人已经赏识他了,因为老天爷会告诉别人的,所以只要学问真的很深,总会有机会的,不会永远被埋没的。”【入手】
5. “颜回呀,我曾经和你一起仰头看天象,低头看人世,并且考量自己,到底别人是重视你还是不想用你,到底应该出去施展才能还是应该深藏不露呀?
6. 渴求施展才能的人会栽含搜跟头,为谋生而做事的人缺乏活力。有没有那种对施展才能无所谓,只是因为被重用才出去做事的人呢?这种人就不再是热衷于功名的人了呀!
7. 只想隐逸的人太涣慢,终身深藏不露就耽误了自己。有没有那种不坚持隐逸离世、只是因为不被重用才深藏不露的人呢?这种人其实不是逍遥无为的人呀!”【起股】
8. “所以我曾经想找到这样的人,我想诗书里会提到这样的人,于是一直流连其中,去弄明白我学他们什么,但这个目标竟然遥不可及,原来我一直自以为是呀。我想自己自从明白了道理、看清了人世之后,一次次在受重用与被轻视之间折腾,但是还有足够的空间让我做我自己,这样我也可以自我安慰了。
9. 我也曾经亲自去实践,现在经过周游各地有了一些经验,但整天应酬、身不由己,却忘了出来做事究竟为了什么,但是跟别人探讨这个问题,却得不到任何反应,真让我叹息呀!特别是无话不谈的那种交流,也从来没人探讨“行藏”这个问题。但是颜渊你知道其中缘由,这也可让我们都得到宽慰了。”【中股】
10. “所以我就想到了我自己,想到了我与你。
11. 只有我和你能够把握世界的规律,而自信自己的见解,所以任凭境遇的变迁,都坚持自己的个性。这样我就能做我自己,而你也就能做你自己,受不受重用又有什么关系呢?你我就一直抱着这个信念到永远吧!
12. 只有我和你能揣摩天意的变化而顺应一切,所以我们虽然在道德上有深厚修养,但决不与别人争高下,这样我就不固执己见,你也不固执己见,施展才能还是深藏不露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和你就把这些不可知的事情留给老天爷去管吧!”【后股】
13. “有这样的见识的人,只有我和你而已呀!”此时的颜回也在喜悦中默默领会了老师的教诲。【束股】2024-07-13
cdw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7-17 05:00: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校易搜全知道 八股文范文

    范文:起股:论道德之根本。天地之间,道德为纲,伦理为本。承题:道德之重要在于教化。教化昌明,人心向善;教化废弛,道德沦丧。起讲:道德之始母,源于人心之纯真。自古人知礼义廉耻,皆因道德之教诲深入人心。出题:谈道德在日常生活中之体现。人生百态,事事关情,道德光辉无处不在不显。中股:修身...

  • 八股文优秀作品范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破题: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承题: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起讲: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

  • 1. 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认为,只有颜回能够理解他关于“行藏”的观点。【破题】2. 孔子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颜回紧跟自己,才可跟他说这个话题。【承题】3. 孔子特地对颜回说:“我毕生的阅历,只有十分之一二可与别人分享,而想要无拘无束地交流,那很...

  •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

  •  岁月不寒 求几篇明清优秀八股文

    八股文例篇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王鏊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破题)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承题)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范例范文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