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厅声学设计

报告厅是用于召开各类会议、学术讨论、演讲、报告、新闻发布、多媒体教学培训、观看电影等活动的独立空间。设计报告厅时,首要考虑确保厅内的语言清晰度,采用强吸声短混响的建声设计。设计后需满足观众获得足够的声压级和声场分布,避免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和共振等声学缺陷,同时确保设备噪声、放映机房噪...
报告厅声学设计
报告厅是用于召开各类会议、学术讨论、演讲、报告、新闻发布、多媒体教学培训、观看电影等活动的独立空间。

设计报告厅时,首要考虑确保厅内的语言清晰度,采用强吸声短混响的建声设计。

设计后需满足观众获得足够的声压级和声场分布,避免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和共振等声学缺陷,同时确保设备噪声、放映机房噪声及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最小。

当观众厅容积超过1000m³时,宜使用扩声系统,并应把扬声器位置作为主要声源点。声场不均匀度应控制在±4dB以内,干扰噪声的声压级应低于语音最低声压级10dB以上。

参照标准包括:《剧院、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剧院建筑设计规范》、《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报告厅的声学质指标包括混响时间、声场均匀度、背景噪声水平和消除各种声缺陷。混响时间根据不同容积的报告厅控制在特定范围内。声场均匀度自然声报告时应不大于±3.5dB,采用扩声系统时应小于±3.0dB。背景噪声水平采用自然声时应满足NR-30,采用扩声系统时应满足NR-35。报告厅内背景噪声应分别不大于30dBA和40dBA。消除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等声缺陷。

建声处理主要包括:充分利用直达声,通过观众厅平面和剖面设计,使早期反射声声场均匀分布。造型吊顶消除声缺陷,通过扩散造型提供反射声补充后排观众音质。合理控制混响时间,两边侧墙设计为反射、扩散功能,补充早期侧向反射声,同时控制混响时间在报告厅容积对应的最佳范围内。在扩散体表面增加吸声材料,提高声场均匀性。

报告厅工艺设计内容涉及视距、视点、视角、观众厅体形、银幕设置、座位排列、地面坡度等。确保观众能够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

通过以上设计与处理,报告厅可以提供清晰、均匀的声场,满足不同活动的听声需求,创造良好的听觉环境。2024-10-27
cdw 阅读 58 次 更新于 2025-10-23 15:31: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报告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免费精准算命  虎翼跨境网 Naver广告  Linkedin广告 必应广告开户 Yandex广告 谷歌广告开户  翠愛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