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混细节描写 含混是文学策略,使文本晦涩。卡夫卡心理描写含混,呈现不确定性。《诉讼》中,约瑟夫·K对被捕原因猜测,情节前后逻辑跳跃,留空白,激发读者填补。二、陌生化细节描写 陌生化,艺术手段,使熟悉事物变得不熟悉。卡夫卡小说情节、人物异化,呈现陌生化世界。非逻辑细节,陌生化审美效果,具有...
【文学论文范文】卡夫卡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探析
摘要:卡夫卡小说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充满细节之美。含混和陌生化的细节造成阅读不确定性,使文本产生空白,激励读者用想象填补,构成卡夫卡小说的召唤结构。召唤结构既激发读者深入文本、填补空白,也设置了阅读障碍。
关键词:卡夫卡;召唤机制;含混;陌生化
卡夫卡(Franz Kafka)是20世纪重要作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小说细节之美,含混与陌生化并存,召唤读者深入探索。
召唤结构,由伊瑟尔提出,文本留下空白,激励读者阅读。英伽登强调,艺术处理文本后,读者需要填充空白。卡夫卡小说,细节含混和陌生化,造成不确定性,使文本出现空白,激励读者填补,构成召唤结构。
一、含混细节描写
含混是文学策略,使文本晦涩。卡夫卡心理描写含混,呈现不确定性。《诉讼》中,约瑟夫·K对被捕原因猜测,情节前后逻辑跳跃,留空白,激发读者填补。
二、陌生化细节描写
陌生化,艺术手段,使熟悉事物变得不熟悉。卡夫卡小说情节、人物异化,呈现陌生化世界。非逻辑细节,陌生化审美效果,具有召唤机制,诱发读者阅读。
三、召唤机制对阅读的影响
真实细节使读者产生共鸣,含混细节则使文本表意含混。通过理解卡夫卡独特表现形式,真实读者才能接近隐含读者,实现与文本的交流,理解其深意。
卡夫卡小说通过大量细节构建图像世界,表现现代人在外界压力下荒诞生存体验。以多义性、神秘性著称,激励读者探索真理。随着社会变化,卡夫卡作品越来越被接受。
参考文献
[1]凌晨光. 当代文学批评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293+296.
[2]赵一凡. 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156.
[3]卡夫卡全集第1卷[M].叶廷芳,主编.洪天富,叶廷芳,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223.
[4]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33.
[5]Robertson Ritchie.Kafka: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30.
[6]吴金涛. 客观性对主体性的侵入——卡夫卡与福楼拜比较论[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13,(4):81.
[7]叶廷芳. 山高水险有觅处——再论卡夫卡的艺术特征[J].文艺研究, 1986,(4).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