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可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背景: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
第三段(第10——16自然)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大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本文写到了周恩来小时候随伯父来到东北,听到了中华不振这个词,感到不理解,后来他到租界亲眼目睹到了中国妇女被欺负这件事,亲自感觉到了中华不振,理解了中华不振的含义,所以在修身课上,他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讲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