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保障性: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重点审查推荐场址或线路的土地权属、供地方式、土地利用状况、矿产压覆、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草原、占用林地、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土地要素保障、资源环境要素保障、黄河流域取用水资源许可等情况或方案。工程可行性:审查推荐的“技术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初步设计的关系?可研和初设的审查内容,是
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要点包括需求可靠性、要素保障性、工程可行性、运营有效性、财务合理性、影响可持续性和风险管控方案。审查内容围绕建设必要性、方案可行性、风险可控性等“三大目标”及需求可靠性、要素保障性、工程可行性、运营有效性、财务合理性、影响可持续性、风险管控方案等“七个维度”。具体审查要点如下:
需求可靠性:审查项目建设背景、项目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等行政审批手续办理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文物保护、矿产压覆、水土保持、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前期工作进展情况,以及相关手续取得的保障条件。
规划政策符合性:审查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重大规划的衔接性,与扩大内需、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安全和应急管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四地”建设等重大政策目标的符合性。
项目建设必要性:从重大战略和规划、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单位履职尽责等层面审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时机的适当性。
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审查拟建项目功能定位、近期和远期目标、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总量及结构的合理性,项目的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确定的建设标准和产出方案的合理性。
要素保障性: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重点审查推荐场址或线路的土地权属、供地方式、土地利用状况、矿产压覆、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草原、占用林地、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土地要素保障、资源环境要素保障、黄河流域取用水资源许可等情况或方案。
工程可行性:审查推荐的“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涉及土地征收的项目需审查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应编制数字化应用方案;建设管理方案对项目组织实施、工期安排、招标方案等进行审查。
运营有效性:突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方案优化和系统性论证,对运营方案中的运营模式选择、运营组织方案、安全保障方案、绩效管理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查。
财务合理性:审查项目投资需求、融资方案及有关财务评价指标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是否充分考虑项目周期内有关影响和风险管理的费用安排。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度要求在±10%以内。
影响可持续性:开展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外部影响效果分析评价的审查,并注意与节能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项评价结果相衔接。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安全影响效果论证审查,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安全效益相统一。
风险管控方案:重点审查风险识别与评价、风险管控方案、风险应急预案,确保有效规避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建立健全投资项目风险管控机制。
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项目决策需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论据充分、结论明确。报告应包括两个以上方案的比选,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应附有评估、决策审批所需资料,并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进行投资估算。报告应围绕经济效益或投资效果,选用的主要设备规格、参数能满足预订货要求,引进技术设备资料能满足合同谈判要求,确定的主要工程技术数据能满足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的要求。经济分析结果具有可信度,融资方案满足项目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对投资数额、时间和币种的要求,并能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决策的需要。影响分析应客观、全面,能对项目的持续性给出明确结论,并对可能的风险作出必要的提示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政府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审查流程涉及项目需求、要素保障、工程可行性、运营有效性、财务合理性、影响可持续性与风险管控等多方面内容的审查,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在审查过程中,组建由宏观经济、行业领域、建设方案主专业、造价专业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专家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相关专业背景和职称,确保审查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审查部门在选取专家时,可利用行业专家库或自行建立专家库,确保专家库的动态管理和资源的精准匹配,为项目咨询提供高效、专业、全面的服务。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