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事故隐患进行报告时,应该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一般情况下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详尽如下:1. 事故责任单位:明确指出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及所属部门。2. 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具体记录事故发生的日期、时间以及具体地理位置。3. 事故概况:简洁描述事故发生的经过,包括涉及的人员、设备、流程等。4. 事故影响:详细说明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
重大事故隐患的认定标准包括:1. 在具有粉尘爆炸危险的行业中,若粉尘爆炸场所与员工宿舍、居民区等密集居住区的安全距离小于规定标准;2. 使用液氨制冷技术的快速冻结设备未置于独立作业区域,或作业区域内员工数量超出规定人数九人;3.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于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点:1、事故发生的单位;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3、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包括现场实施的紧急救援、后续的改善措施或方案;6、经验和教训;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对本...
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重大事故隐患纳入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