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由读音统一历消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这是中国第一套公定为汉字注音和推行汉语标准音的拼音字母。最初有39个字母,后来增加到40个。它包括浊音声母和入声调类,有尖团之分,以后以北京音为标准,增加了浊声母,供方言注音使用。1930年,国民党政府将其更名为注音符号。1958年后...
汉语拼音在1958年正式开始在大陆使用,这是由中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后所引发的变革。在此之前,注音符号是大陆使用的拼音形式。直到现在,台湾地区依然在使用注音符号,如在台湾的综艺节目中,常能看到类似"ㄅㄆㄇㄈ"的符号。这一转变始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
中国汉字的拼音起源于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东来时带来了拼音文字,而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拼音方案则是在1958年正式确定。在没有拼音的时候,古人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记忆汉字的读音,主要包括:以字注字: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读若”法、“读为”法、“直音”法等。这种方法依赖于已经掌握...
汉语拼音是从1955年开始广泛使用的。具体说明如下:起始年份:1955年,中国教育部规定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方案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拼音系统,用于标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该方案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
汉语拼音是1958年开始使用的,1958年2月11日人大批准了汉语拼音的使用,也就是那时候开始使用,在1982年又更新了一下标准,不过大体不变。汉语拼音的起源: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个现代汉语的标准语音即普通话的语音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