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怎么读话题讨论。解读鲜于怎么读知识,想了解学习鲜于怎么读,请参与鲜于怎么读话题讨论。
鲜于怎么读话题已于 2025-09-28 07:43:27 更新
鲜于读作Xiān yú。以下是关于“鲜于”读音的进一步说明:姓氏读音:“鲜于”作为姓氏时,应读作Xiān yú,其中“鲜”字读作Xiān,音调为第一声;“于”字读作yú,音调为第二声。发音要点:在发音时,注意“鲜”字的声母为“X”,韵母为“iān”,整体发音清晰、响亮;而“于”字的声母为“...
鲜于枢的读法为:xiān yú shū 释义: 鲜于 Xiānyú ——复姓 鲜于枢的简介:鲜于枢(1246年—130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直寄老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津蓟州区)人,元代著名书法...
复姓「鲜于」的读音为「xiān yú」。其中「鲜」字读作「xiān 相然切」,属于心母、仙小韵、山摄、三等、开口、平声、全清、齿音。这个字意为鲜洁,也表示善,又与鲜卑山相关,因山而得国号,同时也是水名。在水经中,有记载北鲜之山,鲜水由此而出。「于」字读作「yú 羽俱切」,属于于...
鲜于(xiān yú)姓,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王族后裔箕子支子仲。属于以国名、封邑名合并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封箕子于朝鲜得姓。 箕子,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叔叔,名叫子胥余,官至父师,即太傅,封地在箕(今山西太谷),史称“箕子”。鲜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
1、鲜于Xiān yú。2、出自子姓,以国名、邑名合并为氏。商朝末君纣王有叔箕子封于箕,为太师,多次就纣王的荒残暴进谏,纣王仍依旧如故,不思悔改,后来竟将箕子关入大牢。周武王灭商后,箕子直言劝谏武王当行仁政,却不肯应武王的请求再次为臣。他出走辽东,就合国名与邑名,自称鲜于氏。
1. 鲜于(xiān yú)姓,源自子姓,是殷商王族箕子的后裔。这个姓氏通过国名和封邑名的合并而形成。2. 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封箕子于朝鲜,从而使箕子家族获得了鲜于姓。3. 箕子,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叔叔,名字是子胥余,担任过父师即太傅的官职,其封地位于箕(今山西...
鲜于读音:Xiān yú。鲜于姓在历史上有几个分支。其中四川的鲜于姓是其中之一。鲜于复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六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二十九位。鲜于思明:蜀国司空,谪居巴西(阆中)。为四川鲜于氏开派始祖。鲜于造句:1、鲜于辅...
鲜于的读音是“xiān yú”。“鲜”:在这里读作“xiān”,并非解释为“新鲜”的意思,而是作为姓氏的一部分。“于”:读作“yú”,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后缀或地名、人名中的组成部分。鲜于是一个复姓,历史上确实存在名为鲜于的人物,如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国君的儿子,在晋国成为了一位名将。但请注意...
鲜于 Xiānyú [surname] ——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