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指的是冀中平原。地道战是冀中人民为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新的斗争方式。进行地道战的原因是1942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大扫荡”并修筑封锁设施妄图搞垮人民武装。冀中地区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中部,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但在抗日战争...
其次,易守能攻。地道战充分利用了地下的优势,为防守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地道中,战士们可以借助地形的掩护,有效地躲避敌人的攻击。而且,地道内还设有射击孔和瞭望孔,战士们可以通过这些孔洞观察敌人的动向,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击。当敌人进入地道的攻击范围时,战士们可以从多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
3、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是令人瞩目的,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他们的勇气、智慧和创造力,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三、冀中的地道战 1、《冀中的地道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
冀中的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1942 - 1944年)冀中平原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独特游击战术,是敌后抗日斗争的重要形式。1942年起,日军在冀中平原实施“大扫荡”,妄图摧毁抗日根据地。为粉碎敌人围剿,冀中人民将单口藏身洞发展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的地道网络。地道结构具有鲜明特点。其网络规模庞大,总...
地道挖在街道和庄稼地下面,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时,人们可以躲进地道,避免遭受伤害;敌人走后,又可以出来继续生产。同时,地道还成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使冀中地区成为坚持游击战争的坚强堡垒。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地道的样式多样,最初是单口隐蔽洞,后来发展为双口洞、多口洞,最终形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