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突wù tū 词典解释 1.高耸突出貌。2.突然。出于意料之外;突然 3.事情发生得很兀突 ● 兀wù ㄨˋ◎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突tū ㄊㄨˉ◎ 忽然:突然。突现。突发。突变。突如其来。异军突起。突兀。■ 兀组词 突兀、兀自、兀兀穷年、兀鹫、兀立、...
[wù tūgǔ],兀突骨是出自于《三国演义》的,但是《三国演义》肯定是没有标这个音柱的,那么我们后世要怎么去读准这个音呢?其实也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这个兀突骨的个性来看。兀的读音有两个,分别是:[wù]和[wū],读[wū]的意思指水不凉也不热,也显然和兀突骨高大的身材形象是不符合的。
2. 读音二:wū(兀突)也作乌涂。- 兀突水:水既不凉也不热。- 你怎么总是干兀突事?:不干脆,不爽利。
1. 兀术的“兀”字读音是[wù],表示高而上平,高高突起,或形容山秃,泛指秃。2. “兀术”中的“兀”也可以读作[wū],与“突”组成词语“兀突”,用来形容水不凉也不热。3. 其他含有“兀”字的词语有“兀立”、“兀自”、“兀傲”、“兀鹫”、“兀臬”、“突兀”、“臬兀毕颤”、“陶...
如“突兀”形容山秃的样子;也可泛指秃,如“山峰兀立”、“兀鹫”;在曲中还可作发语词。读音二:wū 释义:此读音下,“兀”常与“突”组合成“兀突”,也作“乌涂”,用来形容水既不凉也不热的状态,如“兀突水”;也可形容不干脆、不爽利,如“你怎么总是干兀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