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没有拼音的古代,使用什么注音方法吗?|反切

在古代,没有拼音的背景下,人们借助于“反切”这一注音方法来记录汉字的发音。反切,顾名思义,是一种将两个汉字结合以表示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技术。这一方法由两个汉字组成: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提供声母,下字则提供韵母和声调。比如,"东,德红切"。其中,"东"的...
你知道在没有拼音的古代,使用什么注音方法吗?|反切
在古代,没有拼音的背景下,人们借助于“反切”这一注音方法来记录汉字的发音。反切,顾名思义,是一种将两个汉字结合以表示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技术。这一方法由两个汉字组成: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提供声母,下字则提供韵母和声调。

比如,"东,德红切"。其中,"东"的声母与"德"的声母相同,都是「d」,而韵母及声调则与"红"字相同,都是「ōng」,因此,"东"的发音为「dōng」。类似的,"反,甫晚切"中,"反"的声母与"甫"的声母相同,为「f」,韵母及声调与"晚"字相同,都是「ǎn」,故"反"的发音为「fǎn」。

古人在使用反切时,遵循着特定的规则,使用两个汉字来求得另一个汉字的发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用于确定清浊,下字用于确定平上去入。例如,“东,德红切”、“反,甫晚切”。

反切,这一方法在唐朝以前被称为“反”,后来为避讳而改作“翻”;宋朝开始才称为“切”,意为“摩”。因此,反切是“反覆切摩”这一概念的合称。

反切的使用,为古代汉字的发音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系统的方法。它不仅简化了注音的复杂性,还使得汉字的发音能够被更精确地记录和传承。通过反切,古代文人学者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写作和交流。

下面列举了一些有趣的反切例子,以帮助理解这一方法的应用:

1.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于悉(一)、而至(二)、稣甘(三)、赛字(四)、歪古(五)、赖舅(六)、浅滴(七)、北瓜(八)、偕柳(九)、赊迟(十);

2. "天、地、人":梯颠、道基、日辰;

3. "春、夏、秋、冬":闯墩、胡雅、巧偷、督工;

4. "上、下、左、右":时掌、硝大、宗洛、依旧;

5. "东、南、西、北":杜松、那含、晓鸡、博墨。

这些例子展示了反切方法在不同汉字组合中的应用,使得古代汉字的发音得以准确记录和传播。2024-10-30
cdw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5-01 06:23: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古代,没有拼音的背景下,人们借助于“反切”这一注音方法来记录汉字的发音。反切,顾名思义,是一种将两个汉字结合以表示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技术。这一方法由两个汉字组成: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提供声母,下字则提供韵母和声调。比如,"东,德红切"。其中,"东"的...

  •  文暄生活科普 你知道在没有拼音的古代,使用什么注音方法吗?|反切

    古代注音方法,除拼音之外,最普遍且成熟的是"反切"。反切法由两个汉字组成,以求得另一汉字的发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及声调。例如:"东,德红切",上字"德"定声母"d",下字"红"定韵母及声调"ōng",故"东"的发音为"dōng";"反,甫晚切",上字"甫"定声母"f",下字"晚"定韵母...

  •  宸辰游艺策划 没出汉语拼音前,古人是怎么拼读汉字的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汉语拼音出现的非常晚,是在清朝末年才出现的,至少鸦片战争以前都是没有所谓的汉语拼音的。这种情况直到“切音字”运动的出现,这个运动是由梁启超发起的,同样这个“切字音”就是汉语拼音的雏形。“切字音”运动虽然是梁启超发起的,不过真正把拼音创造出来的却是卢戆章,他潜心眼睛汉...

  •  谷艾文艺苑 古代没有拼音是怎么对汉字注音的?

    读若法:用一个汉字来注明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例如“儡,读若雷”。读为法:同样是用一个字来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但更多用于解释古文献中的通假字,如“义读为仪”。直音法:直接用一个读音相同的字来注音,如“肇注兆”。双拼制:反切法:这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双拼制注音法。它...

  • 古人对汉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两类:1.以字注字 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比如“读若”法:儡,相败也,……读若雷.(《说文解字》)比如“读为”法:父义和(《文侯之命》),郑玄注:“义读为仪.”比如“直音”法:“肇”注“兆” .(《尔雅》)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组词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