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拼音:shí)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十是数目字,为九加一之和,引申指十倍、十来个。廿:(拼音:niàn),意为二十。卅:(拼音:sà)是数字三十的中文代用字。卅字骨刻文演变,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
一、十拼音shí 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3、表示达到顶点:十足。二、厂拼音chǎng 1、指用机械制造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工场。2、有空地方可以存货或进行加工的地方:煤厂。3、棚舍。4、中国明代为加强专制统治而设的特务机关。三、丁拼音...
1、十:拼音 shí 解释:(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足。~分。~成的把握。(3)姓。2、廿:拼音 niàn 解释:数目。二十:~四史。3、卅:拼音 sà 解释:数目。三十:五~运动。4、卌:拼音 xì 解释:(1)意为四十;(2)指插粪耙。
Yī、èr、sān、sì、wǔ、liù、qī、bā、jiǔ、shí 一 yī ,二 èr,三 sān,四 sì,五 wǔ,六 liù ,七 qī ,八 bā,九 jiǔ,十 shí。拼音:是汉字读音的一种注音方法,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jiǔ、shí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