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人们常常用“动心忍性”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强,不轻易放弃。清代学者何焯在其著作《义门读书记·四书·中庸》中引用了这一成语,指出即使在遭遇困境时,也应该动心忍性,坚定自己的信念。现代作家茅盾在他的作品《追求》中也提到了“动心忍性”。他写道:“为什么...
动心忍性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外界的挑战或逆境来磨砺内心的意志力,从而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与适应能力。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下》,原文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意思是: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出自:战国《孟子·告子下》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这句话的意思是: 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选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
动心忍性: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方头不劣: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刚中柔外: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 乖僻邪谬:乖:乖张,不顺;僻:孤僻。指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