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规,亦作“墨守成法”。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清王韬《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二:“你也是一个军...
这则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人们谈论时常用到的典故,用来形容那些过于依赖旧方法,不愿改变的人。墨子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对国家和平的坚定信念,令人钦佩。墨守成规这一成语,反映了历史上许多人物面对变革时的固执态度。墨子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有时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
1、墨守成规:这句成语是从墨子的一个故事来的。2、墨子名翟(di),战国时的鲁国人,为宋国大夫(有的说是宋国人)。他做过木匠,造过车辆和守城器械,技术精良,和当时的著名巧匠鲁班(即公输般)齐名。(参看“班门弄斧”)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即人人相爱,不要战争。他不赞成儒家...
“墨守成规”原指墨子善于防守,后来演变为形容人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它带有贬义,指不求进步,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墨守成规”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接受新事物、新方法,一味坚持旧有做法的人或行为。例如,在某些创新领域,如果某人坚持使用过...
和墨守成规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墨子 墨守成规;意思是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出处:墨守成规,亦作“墨守成法”,读音是mò shǒu chéng guī,是一个汉语成语,战国时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 清王韬 《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