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和“滔”主要区别在于“涛”为名词,或形声,“滔”为动词,或形声。涛:释义;大波浪:波~。浪~。惊~骇浪;像波涛的声音:松~阵阵。常用词组:涛声:(1)浪涛拍岸的声响。(2)听起来像拍岸浪声的某物,或被认为像拍岸浪声的某物。滔:弥漫,充满:滔天。滔滔。倨慢:"士不滥,官不滔"...
“涛”和“滔”在组词上到底有什么区别?
波涛,滔滔不绝。
第一个是名词
第二个是动词2009-06-12
1,涛 tāo
①大波浪:波涛。浪涛。惊涛骇浪。
②像波涛的声音:松涛阵阵。
2,滔 tāo
①弥漫,充满:滔天。滔滔。
②倨慢:“士不滥,官不滔”。
1,波涛滚滚(bō tāo gǔn gǔn): 滚滚:大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江河奔流而来或迅猛发展的潮流。【出处】: 元·郑廷玉《楚宫》:“便有那波涛滚滚长江限,假若是无敌手战应难。”
2,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出处】: 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3,惊涛巨浪(jīng tāo jù làng):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同“惊涛骇浪”。【出处】: 清·李调元《大风渡黄河歌》:“我闻黄河天上来,惊涛巨浪相喧豗。”
4, 惊风怒涛(jīng fēng nù tāo): 比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出处】: 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唯谢氏妹衣食粗足,而遭家多难,未尝得一日安居。其婿师其既殂,吾妹维持门户,抚其孤,才六岁,恐惧忧伤,备尝艰苦……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5,推涛作浪(tuī tāo zuò làng): 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出处】: 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呼风唤雨,推涛作浪,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
6,滔滔不绝(tāo tāo bù jué):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出处】: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7, 滔天之势(tāo tiān zhī shì): 滔天:漫天。形容势力极大。【出处】: 《晋书·孝愍帝纪论》:“股肱非挑战之秋,刘石有滔天之势,疗饥中断,婴戈外绝,两京沦狄,再驾徂戎。”
8,滔天大罪(tāo tiān dà zuì): 滔天:漫天。比喻罪恶极大。【出处】: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这两种错误,都是滔天大罪的性质,都是和敌人汉奸毫无区别的,你们必须纠正这些错误。”
9,罪恶滔天(zuì è tāo tiān): 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今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
10,滔滔者天下皆是(tāo tāo zhě tiān xià jiē shì): 洪水弥漫,到处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也比喻某种低下的人或不好的风气到处都是。【出处】: 《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2018-04-13
“涛”和“滔”主要区别在于“涛”为名词,或形声,“滔”为动词,或形声。
涛:释义;大波浪:波~。浪~。惊~骇浪;像波涛的声音:松~阵阵。
常用词组:
涛声:
(1)浪涛拍岸的声响。
(2)听起来像拍岸浪声的某物,或被认为像拍岸浪声的某物。
滔:弥漫,充满:滔天。滔滔。倨慢:"士不滥,官不滔"。(形声。从水,从舀(yǎo),舀亦声。"舀"本义是"像捣臼那样向下击打"。"水"与"舀"联合起来表示"向下击打水面溅起水花"。本义:浪涛不断涌起落下击打水面溅起高高大大的水花)。
常用词组:
滔滔∶形容大水奔流貌。
滔滔不绝: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滔天∶弥漫无际;形容水势极大。201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