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 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反义词: 平易近人,屈己从人 辨识 请参考『辨识62』 参考语词 逼人咄咄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特别...
咄咄逼人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62 成语 咄咄逼人 注音 ㄉㄨㄛˋ ㄉㄨㄛˋ ㄅㄧ ㄖㄣˊ 汉语拼音 duò duò bī rén 释义 (一)咄咄,本为惊叹之声。 逼人,情势逼人。 「咄咄逼人」本形容情势险恶逼人,使人畏惧的意思。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后用「咄咄逼人」形容言语凌厉,气势逼人。 「盲人瞎马」、「盛气凌人」(二)形容诗文字画等的气势逼近或超越前人的作品,令人敬畏。 ※#语或出晋.卫铄〈与释某书〉。 典源 (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1>与殷荆州2>语次3>,因共作了语4>。 顾恺之5>曰:「火烧平原无遗燎。」 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6>。」 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 次复作危语7>。 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 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 顾曰:「井上辘轳8>卧婴儿。」 殷有一参军9>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殷曰:「咄咄10>逼人!」仲堪眇目11>故也。 〔注解〕(1)桓南郡:桓玄(西元369∼404),字敬道,袭爵南郡公,东晋谯国龙亢人。 安帝隆安二年,兖州刺史王恭和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响应。 安帝元兴二年执掌朝政,称帝,国号楚。 后为刘裕、刘毅起兵讨伐,玄兵败西逃,为益州兵所杀。 (2)殷荆州:殷仲堪(?∼西元399),东晋陈郡长平人。 能清言,善属文。 与王恭共起兵,桓玄响应。 后中朝廷离间计,与桓玄一战兵败,被逼自杀。 (3)语次:交谈告一段落。 次,停止。 (4)了语:一种类似「联句」的文字游戏,指说到尽头,了无余义的话。 (5)顾恺之:西元341∼402,字长康,小字虎头,晋无锡人。 博学有才气,善绘画,有才绝、艺绝、痴绝三绝之称。 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动物、山水等。 存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图」最有名。 其所作「维摩诘像」,为最早出现于壁画上的佛像。 (6)旒旐:音ㄌ|ㄡˊ ㄓㄠˋ,出殡时在灵柩前引路的招魂幡。 (7)危语:类似「了语」的文字游戏,以危险的事为主题,令人闻而生畏的话。 (8)辘轳:利用滑轮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用具。 古人常于井上立架置轴,贯以长木,缠绠其上,下悬汲水用的桶,用手转动嵌于长木一端的曲柄汲水。 (9)参军:东汉置,掌参谋军务。 至隋唐时兼为郡官。 (10)咄咄:惊叹声。 (11)眇目:瞎了一只眼。 眇,音ㄇ|ㄠˇ。 (二)※#晋.卫铄〈与释某书〉(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一四四》引)卫稽首,和南近奉敕写〈急就章〉,遂不得与师书耳。 但卫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 年廿,著《诗论》、《草隶通解》,不敢上呈。 卫1>有一弟子王逸少2>,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笔势洞精3>,字体遒媚4>,师可诣晋尚书馆书耳。 仰凭至鉴,大不可言。 弟子李氏卫和南。 〔注解〕(1)典故或见于晋.王羲之〈杂帖〉。 (1)卫:卫铄(西元272∼349),字茂猗,东晋河东安邑人,汝阴太守李矩妻。 工书法,尤擅隶书,师法钟繇。 王羲之少时曾跟他学书法。 (2)王逸少: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导之侄,晋临沂人,后南迁为会稽人。 尝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善书法,所写草隶,冠绝古今,以〈兰亭集序〉、〈乐毅论〉等为最,后人称为「书圣」。 (3)洞精:流利精妙。 (4)遒媚:形容书法秀美而强劲有力。 遒,音ㄑ|ㄡˊ。 〔参考资料〕晋.王羲之〈杂帖〉(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二四.王羲之》引)献之字子敬,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 典故说明 (一)东晋时的桓玄、殷仲堪和顾恺之三人是朋友,在一次谈话告一段落,就同作「了语」(把话说到尽头,了无余义)的游戏。 顾恺之率先说:「火烧平原没有留下一支做火把的材料。」 桓玄道:「人死出殡,白布缠棺,招魂旛引路,一生就完结了。」 殷仲堪说:「将鱼鸟放生,就都一去不回了。」 接着,他们又改说「危语」(说一句处境极其危险令人闻而生畏的话)。 桓玄说:「在敌人矛头下淘米、剑头下煮饭,随时都会送命。」 殷仲堪言:「四肢僵硬的百岁老翁,爬上枯朽的树枝。」 顾恺之道:「井口的辘轳上躺了一个婴儿。」 当时一名殷仲堪的参军也在场,插嘴说:「盲人骑着瞎马,在半夜来到深池旁边。」 因为殷仲堪有一只眼睛瞎了,听了感同身受,便说:「咄咄逼人!嘿嘿!这真是情势逼人啊!」指他所陈述的状况气势逼人,使人畏惧。 后来「咄咄逼人」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言词凌厉,气势迫人。 (二)晋朝女书法家卫铄在〈与释某书〉中提到,她有一位弟子叫王羲之,楷书已得到她的真传,写出来的字咄咄逼人,而且笔势流利精妙,字体强劲有力而秀美,能力足够到尚书馆担任书写的工作。 此处「咄咄逼人」一语用来形容文字的气势逼近或超越她自己的作品,令人敬畏。 书证 (一)0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源)(一)02.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九.中兴诸贤.陆放翁》:「陆放翁诗,本于茶山,故赵仲白题曾文清公诗集云:『清于月出初三夜,澹似汤烹第一泉。 咄咄逼人门弟子,剑南已见一灯传。 』『剑南』,谓放翁也。」 (一)03.清.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御史好弄笔墨,咄咄逼人,实有令人生厌处。」 (一)04.清.陈夔龙《梦蕉亭记》卷二:「稿中有句云:『某亦曾近侍三天,忝居九列,岂能俯首王瞿,比肩于孙』等语。 笔锋犀利,咄咄逼人,犹是当日讲筵气概。」 (二)01.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笔势洞精,字体遒媚。」 (源)(二)02.晋.王羲之〈杂帖〉:「献之字子敬,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 (二)03.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太原王濛,晋司马徒左长史,能草、隶。 子脩,琅琊王文学,善隶、行,与羲之善,故殆穷其妙;早亡,未尽其美。 子敬(王献之)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 用法说明 一、【语义说明】形容言语凌厉,气势迫人。 【使用类别】用在「言语犀利」的表述上。 【例 句】<01>这位年轻人言辞犀利,咄咄逼人。 <02>这篇文章写得咄咄逼人,震撼力十足 。 <03>她这席话说得咄咄逼人,令人目瞪口呆。 <04>被你这样咄咄逼人地追问,他就更慌了!<05>客队的主辩口若悬河,咄咄逼人,难以招架。 <06>也许你是有理的,但如此咄咄逼人,有失厚道。 <07>他说话总给人一股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08>对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我们可别先乱了阵脚。 <09>你说话的态度老是如此咄咄逼人,会交不到朋友的。 <10>有一位邻居,总是无理硬拗到有理,咄咄逼人,令人头痛。 二、【语义说明】形容诗文字画等的气势逼近或超越前人的作品,令人敬畏。 【使用类别】用在「气势磅礴」的表述上。 【例 句】<01>这篇文章咄咄逼人,写得十分精采。 <02>在所有展出作品中,她的画咄咄逼人,最为出色。 近义词: 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反义词: 平易近人,屈己从人 辨识 请参考『辨识62』 参考语词 逼人咄咄
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