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读音qìng。磬 是一种中国古代汉族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击奏体鸣...
磬有几种读音
磬读音qìng。
磬
是一种中国古代汉族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的石质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石”音。
磬,最早用于中国古代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唐宋以后新乐兴起,磬仅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
磬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
从黄帝使伶伦造磬”以来,取片状石材,制成曲尺形,上钻磨一孔,悬挂敲击,其造型又酷似古人在宗庙、宗族大典时虔诚的鞠躬之礼,故有“磬折”之说。
有单个特磬与按律吕依次编排的“离磬”(即编磬)之分。单个特磬,作为氏族“鸣以聚众”的信号乐器;编磬则是在宗庙祭祀、宗族盛宴等大典时与编钟一起合奏,“既和且平,依我磬声”金石之声,煌煌乎位列圣殿,灿灿哉史载《尚书》。
如此神圣、神奇之“磬”,取之何等石材呢?
这就是《尚书·舜典》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使“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泗滨浮磬”(禹贡语)——灵璧磬石!
自禹敷土,九州安定,灵璧故属徐州,在淮泗间,磬石山北临泗水,故曰泗滨,古代山周多沼泽,洪水环绕,磬石山如浮水面,故有“泗滨浮磬”之称。“泗滨浮磬”说的就是现在的“灵璧磬石”,现在的“磬石山”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在宋代之前,磬石山这个地方,并没有“灵璧”这个地名称谓,所以《尚书·禹贡》中只有“泗滨浮磬”的记载。
《禹贡》关于古徐州物产记述中的:蒙、羽、大野、东原、峄阳、泗滨、淮夷等诸多地名,从区域划分上来看,《禹贡》也是以环徐州的地理方位来记载的。“……泗滨浮磬,淮夷玭(pin)珠……”泗滨就是现在的灵璧区域,淮夷就是现在蚌埠区域。
泗滨之广,“浮磬”是惟一!无山何以“浮磬”?“江河可以改道,山脉却难以迁移!故“泗滨磬”就是现在的“灵璧磬”。此后《词源》、《玉海注》、《文献通考》、《名物大典》等都有更详细的记载。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