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辙南辕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952 成语 北辙南辕 注音 ㄅㄟˇ ㄔㄜˋ ㄋㄢˊ ㄩㄢˊ 汉语拼音 běi chè nán yuán 释义 义参「南辕北辙」。 见「南辕北辙」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南辕北辙」之典源,提供参考。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1>欲攻邯郸2>,季梁3>闻之,中道而反4>,衣焦不申5>,头尘...
北辙南辕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952 成语 北辙南辕 注音 ㄅㄟˇ ㄔㄜˋ ㄋㄢˊ ㄩㄢˊ 汉语拼音 běi chè nán yuán 释义 义参「南辕北辙」。 见「南辕北辙」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南辕北辙」之典源,提供参考。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1>欲攻邯郸2>,季梁3>闻之,中道而反4>,衣焦不申5>,头尘不去6>,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7>,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8>。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9>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10>,举欲信11>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12>,王之动愈数13>,而离王14>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解〕(1)魏王:指战国时魏国君王魏圉,生卒年不详。 在位三十四年卒,諡安厘,世称安厘王。 (2)邯郸:战国时赵国首都,地约当在河北省邯郸市。 (3)季梁:战国时魏国臣子,生卒年不详。 (4)中道而反:中途折回。 反,通「返」,回来。 (5)衣焦不申:衣服上的皱折不去整理,比喻匆忙。 焦,因风吹日晒致使的卷曲皱折。 申,通「伸」,伸展。 (6)头尘不去:满头的尘埃不去清除,比喻匆忙。 (7)大行:大路。 行,音ㄒ|ㄥˊ。 (8)之楚:往楚国去。 之,往。 楚,战国国名,地约当在今湖南、湖北、安徽、 浙江及河南南部,为当时地理位置最南的一国。 (9)用:旅费。 (10)霸王:古时称诸侯中最强大的为霸,拥有天下的为王。 (11)信:取信。 (12)广地尊名:扩充领土,提高声誉。 广,扩充,动词。 尊,提升,动词。 (13)数:音ㄕㄨㄛˋ,屡次。 (14)王:指称霸天下的王业。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南辕北辙」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战国策.魏策四》载,战国时,魏国安厘王想要出兵攻打赵国首都邯郸。 臣子季梁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即从旅途中折返,想回去劝阻。 一回到魏国,季梁顾不得衣服的脏乱和满身的尘埃,便匆匆忙忙地赶去见安厘王,告诉他说:「我在路上遇到一个人,他要去楚国,却驾车往北方走。 我问他说你要去南方的楚国,怎么会往北方走呢?他回答说他有很快的马、很多的旅费,很好的马夫,所以绝对可以到达目的地。 但实际上因为他是往相反的方向走,马愈快、旅费愈多、马夫愈好,反而使他离楚国愈远。 今天大王您想成就霸王之业,取信于天下诸侯,依仗着强大的军力去攻打赵国,想借此扩充领地,提高声望,其实这样的举动愈多,愈失信于天下,离成就霸王事业的心愿也就愈远,这不正如想到楚国却往北方走一样,永远达不到目的!」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南辕北辙」,用来比喻志向和行为背道而驰,现在凡是做「背道而驰」的事,都可以称为「南辕北辙」。 另外,这句成语还可引申用来比喻遥隔两地。 书证 01.宋.刘克庄〈悼阿驹〉诗七首之三:「北辙南辕有返期,吾儿掣手去何之?」02.清.洪升《长生殿》第四六出:「多谢娘娘指引,枉了上下俄延,都做了北辙南辕。」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南辕北辙
2022-11-20
cdw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7-24 05:34: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反义词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