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1) 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2) 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3) 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4) 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5) 忽视了语法的作用,片面强调机械模仿和记忆,结果造成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 囫囵吞枣造句: 1、没错,千百万囫囵吞枣般读过他的某一部小说的读者都会如饥似渴地径直返回书店去购买他写的书,这是可以理解的。 2、囫囵吞枣的吃完午饭,然后又整个下午昏昏沉沉? 3、我已经读过数不清的电子书,囫囵吞枣了各种博主的许多经验,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4、读书...
造句:1、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2、读书不可囫囵吞枣,方能体会其中精华所在。3、读书不是竞赛,你是去悦读,因此不妨慢慢地来,就好像品味美味的佳肴或享受愉悦的性爱:请细细的体味,切勿囫囵吞枣。4、“不管什么事,你都可以囫囵吞枣,”他说,“或者...
1、 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2、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3、理解肤浅是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4、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用囫囵吞枣造句子造句 囫囵吞枣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
【成语】: 囫囵吞枣 【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出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举例造句】: 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