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ù hé ]【解释】犹附会、附和赞同。【出自】 民国 徐特立 《辛亥革命之始末》:“ 孙中山 创立兴中会,开始时,附合中山的人,只有陈少白 、 尤少纨 、 杨鹤龄 、 陈浩东四人,人们称之为四大寇。”附合 【拼音】[ fú hé ]【解释】(数量、形状、情节等)相合 【出自】现代作家 ...
附和 【拼音】:fù hè 【解释】:1.对别人的言行随声应和(多含贬义)。2.依附勾结。3.响应,追随。
附和的拼音是[fù hè]。1、释义:(1)对别人的言行随声应和(多含贬义)。例如:口口附和,不敢指破。——唐·孙樵·《骂僮志》(2)依附勾结。例如:李林甫、牛仙客与高力士相附和,而唐政不纲。——《明史·邹智传》(3)响应;追随。例如:自同盟会成立以后,则事体日繁,附和日众。...
附和 【拼音】:fù hè 【解释】:1.对别人的言行随声应和(多含贬义)。2.依附勾结。3.响应,追随。 【例句】:在谈话中应声附和是一种全然令人生厌的品性。 附的解释 [fù] 1. 另外加上,随带着:~体。~件。~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庸。~会(a.把不相关连的...
附和的拼音:[ fù hè ]引证解释:1. 对别人的言行随声应和(多含贬义)。唐 孙樵 《骂僮志》:“口口附和,不敢指破。”2. 依附勾结。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声连势合,附和倾朝廷。”3. 响应,追随。孙中山 《革命原起》:“自同盟会成立以后,则事体日繁,附和日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