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废 【拼音】: bàn tú ér fèi 【解释】: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出处】: 《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举例造句】: 如果就此请假回国,这里的事半途而废,将来保举弄不到,白吃一趟辛苦。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半途而废(拼音:bàn tú ér fèi)是一则来源于传说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半途而废”本义指半路上就停下来了,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有始无终。在句中可作谓语、状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1、半途而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àn tú ér fèi,意思是做事不能善始善终。2、浅尝辄止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iǎn cháng zhé zhǐ,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二、引证释义不同 1、半途而废 比喻事情没有做完就停止,不能坚持到底。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十四...
半途而废 本义为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含贬义。有始无终 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浅尝辄止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工夫深入钻研。
你在外面求学与我织布是一个道理,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现在你半途归来,和我剪断织机上的绢帛有什么两样?你还是马上离家,学成再回来吧。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深受触动,于是又继续求学,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故事寓意:做事如果每次做到一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