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帛(拼音:bó)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白,从巾,白兼表音,本义指一种白色的丝织品,后作为丝织品的总称。甲骨文卜辞中多用作地名。2、《唐韵》旁陌切。《集韵》《韵会》薄陌切。并音白。《说文》:缯也。《广韵》:币帛。《易贲卦》:贲于丘园,束帛...
帛拼音:[bó],声母是b,韵母是o,声调是第二声。释义:丝织品的总称:布~。~书。~画。化干戈为玉~(喻变争斗为友善)。竹~(指书籍)。简蠹~裂(书坏了)。四角码:26227 部首:巾 总笔画:8 部首外:5 98五笔:rmhj 86五笔:rmhj 郑码:nkli 统一码:5E1B 仓颉:halb ...
读音:[bó],释义:丝织品的总称。引证详解: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汉· 刘向《列女传》大帛之冠。——《左传·闵公二年》执玉帛者万国。 ——《淮南子·原道》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1、帛(拼音:bó)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帛”字早见于甲骨文,历经数世仍然保持它原来的结构,从“白”,从“巾”。金文的形体结构和甲骨文完全一致。小篆也一样,只是笔画规整一些。隶书依循了小篆的形体结构。《说文解字·巾部》:“帛,缯也。从巾,白声。”许慎认为“帛”为形声字,有...
帛拼音是:bó。释义:丝织品。其造句如下:1、商代后期,宗庙祭祀所献牺牲除牛、猪、羊外,还有帛、贝等丝麻货币。2、在纸出现以前,帛画不断地发展。3、一向有父亲养家活口,掌管财帛的日子也就完毕了。4、古代中国的丝绸、帛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对中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