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动静是反义词而不是偏义词 2.为什么忘记是偏义词而不是反义词

语言学习第一要义,词汇在实际语境中才有意义,若只是孤立词汇单独讨论,只能是形而上学!造句,你听,门外是不是有什么动静?静反衬动的状态,故是反义!(认真体会理解)造句,当年的你我怎么可能会忘记?忘掉什么?当年记得的你!二者之间是联动关系 故为偏义。(忘与记是反义但二者组词在此语境中并非...
1.为什么动静是反义词而不是偏义词 2.为什么忘记是偏义词而不是反义词
首先,
语言学习第一要义,
词汇在实际语境中才有意义,
若只是孤立词汇单独讨论,只能是形而上学!
造句,
你听,门外是不是有什么动静?
静反衬动的状态,
故是反义!(认真体会理解)
造句,
当年的你我怎么可能会忘记?
忘掉什么?当年记得的你!二者之间是联动关系
故为偏义。
(忘与记是反义但二者组词在此语境中并非是对比关系,认真体会理解)
但是元素的讨论必须是在场景中才有意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018-01-07
偏义复词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词汇现象,既是一个词汇问题,又是一个修辞问题。王力在《汉语语法纲要》中称偏义词为“并合语”,说“‘并合语’是由于吞并作用而成的。本来是两个词构成一个仂语,后来因为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占了优势,另一个词的意义渐被侵蚀,结果是只剩躯壳,毫无意义可言了。”其后的语言学家用语义场理论指出:词语子场内各义位的产生和消失具有随时间推移和不断交替的特点。偏义复词中一个语素义的虚化失落或变得无足轻重以致可以忽略,这并不意味着其所含这一语素义原承载信息功能的丧失,只是在词的表义系统内部调整中,词与词的分工有了改变,有语法功能的作用。————————近代复音词在形成初期都是以词组的形式出现的,以下就“忘记”一词作历时的例举:晋·葛洪《西京杂记》:“有黄公者……记忘其名。”唐五代不见用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乃答以岁月之久,皆忘记”;宋·毛滂词:“且要时问忘记”;元曲《吕洞宾度铁拐李》:“你魂迷了。忘记了也。”明清以下用例略。(唐五代不见用例,可见《西京杂记》时代身份值得怀疑)。《西京杂记》中的“记忘”二字的词素倒置是近代汉语复音词在形成初期的正常现象,但“记忘”用例数量上远远不及“忘记”,其时“记”、“忘”二字尚未凝固为复音词,可解释为“初记后忘”。“忘”和“记”组合后,“忘”迅速占据强势地位,“记”的本表意消失,虚化为构成表“遗忘”义的并列复音词的一种语法功能上的补足构词成分,凝固成偏义复音词,形成时间不迟于宋代。(有趣的是明清小说里仍偶见“记忘”用例,如今某些方言里亦存。)2018-01-07
应该都是反义词2018-01-07
cdw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7-08 10:45: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造句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