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议:读作kàng yì,表示坚决反对并提出意见,在此处体现了康有为对时局的强烈不满和抗争精神。
【拼音】 kàng yì 【词性】 动词 【英译】 protest 【基本解释】1.对某人、某国、某单位的言论、行为或措施表示强烈反对。例:抗议书 2.抗议以及不满的行为。【示例】人们对工作上的压力提出了抗议。详细解释 1. 谓持论正直,对错误意见表示反对。《后汉书·卢植传》:“﹝ 董卓 ﹞大会百官於...
1、拼音:kàng yì。2、意思:一指持论正直,对错误意见表示反对;二指对他方的言论或行动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三指进言,献议;四犹高论,见解高远的议论。3、例句:人们对工作上的压力提出了。
校邠庐抗议的读音是xiào bīn lú kàng yì。《校邠庐抗议》是一部政论集,也是近代思想家冯桂芬的代表作。“校邠庐”是作者居住处,“抗议”二字语出《后汉书·赵壹传》,即位卑言高之意。作者针对清咸丰朝以后的社会大变动,以及当时科技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状况,向当权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
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提出~。举行~示威。【拼音】[ kàng yì ]【反义词】遵命 【出处】《后汉书•卢植传》:「﹝董卓﹞大会百官于朝堂,议欲废立,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翻译】董卓大会百官在朝堂,商议废立,群臣没有人敢说,种例外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