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字的拼音是:zhāi。摘这个字它是古代汉字演化而来的一个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历史悠久,形态演变复杂,很多汉字的确切起源难以追溯。“摘”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古代汉字文字中,用来表示采摘、取下或选择的行为。组词:1、摘要:摘取要点或精华,将复杂信息简化或提炼出来的总结性文字。例如,学术论文...
摘字的拼音
摘的拼音:zhāi。
摘字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边的提手旁作形符,表示跟“手”有关;“摘”字右边的“啇”是由“啻(chì)”讹变而来的,作声符。
手字与“啇”字组合,指用手采拣树上成熟的果实。因是指用手采拣树上的果实,所以古人用提手旁的“手”字作“摘”字的形符。楷书的字形是由小篆演变而来的,写作“摘”。
摘字由本义引申指“选取”。如摘录后加以编辑称“摘编”,摘录要点称“摘要”,摘要记录称“摘记”,在文章或讲话中摘录或引用别人的话称“摘引”。
指出缺点错误,加以批评称“指摘”;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称“寻章摘句”,该词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的章法、语句,没有创造性。
说文解字注
【卷十二】【手部】(摘)拓果树实也。拓者,拾也。拾者,掇也。掇者,拾取也。果树实者,有果之树之实也。拓之谓之摘,引申之,凡他取亦曰摘。此篆与擿音义殊。
从手,啻声。他历切,又竹历切。按,竹历切是也,他历则为擿之音矣。十六部。宋本竹历,今本改竹厄,以同《广韵》。一曰:指近之也。别一义。【注】臣铉等曰:当从适省乃得声。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摘;康熙笔画:15;部外笔画:11。《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他历切。音剔。《说文》:拓果树实也。一曰指近之也。傅毅《舞赋》:摘齐行列。注:指摘行列,使整齐也。
又《广韵》:发也,动也。元稹诗:共邀连榻坐,兼去摘船行。自注:音剔。
又《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并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
2023-09-09
摘字的拼音是:zhāi。
摘这个字它是古代汉字演化而来的一个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历史悠久,形态演变复杂,很多汉字的确切起源难以追溯。“摘”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古代汉字文字中,用来表示采摘、取下或选择的行为。
组词:
1、摘要:摘取要点或精华,将复杂信息简化或提炼出来的总结性文字。例如,学术论文中的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简要概括。
2、摘录:摘取或抄录文本中的一部分,通常是为了引用或记录特定信息。例如,编辑会摘录书籍中的重要段落。
3、摘果:采摘水果的行为,将成熟的水果从树上或植物上摘下。例如,在秋季摘苹果或葡萄。
4、摘花:采摘花朵的行为,通常用于装饰或观赏。例如,在花园中摘取鲜花制作花束。
5、摘除:除去或脱下某物的行为。例如,摘除眼镜、摘除手套。
6、摘要批评:对某人或某事的要点式批评,通常指出问题的关键方面,而不是详细分析。例如,一篇新闻评论可能包含对政府政策的摘要批评。
造句:
1、他在果园里摘了一篮新鲜的苹果。
2、请你给我摘一些鲜花,我要插在花瓶里。
3、这本书的摘要很有助于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4、论文的摘录部分引用了多位专家的观点。
5、她决定摘下帽子,让头发透气一下。
6、这位评论家的文章对电影进行了深刻的摘要批评。
7、我要摘掉手套,以便更灵活地使用手指。
8、在夏季,我们家会一起去农场摘草莓。
9、她的演讲中摘取了许多有趣的案例来说明观点。
10、学生们被要求从教材中摘录关键概念并做笔记。
11、他的文章摘要中提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12、摘取茶叶的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
13、她每天早晨都会摘些新鲜的蔬菜做早餐。
14、这本小说的摘录部分包括主要角色的对话。
15、摘下围巾后,她感到颈部的舒适。
202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