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1:不绝如缕的音乐从窗外传进来,倾耳细听,原来是月光曲。造句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造句3:音乐会上,演员们的歌声不绝如缕。造句4:要写一篇好的文章,就要抛开繁文缛节,不要对流行词汇趋之若鹜,熟读经典名著,学习他...
40、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 用“不绝如缕”造句 第5组 41、我时常地想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话来。"涌泉"似乎太猛太快太直接,张安达的报答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如同筱白玉霜缓缓的唱腔,于悠悠...
以下是一些不同场景下的造句示例:1. 在一次艺术展览上,讲解员的声音轻柔且不绝如缕,为参观者营造出一种安静而专注的氛围。2. 夜晚的风拂过树林,树叶沙沙作响,那声音不绝如缕,如同大自然低声吟唱的旋律。3. 她回忆起童年时母亲哼唱的小调,那旋律虽已模糊,却依然不绝如缕地萦绕在心头。4. ...
1、农民兼业工商,贩夫走村穿巷,富商巨贾活跃,也包括飘洋过海者,宋元开始,史载已不绝如缕,这是不争的事实。2、这样,在结尾一句又把诗意推进一层,犹如异峰突起,遥指天处,使通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对你的思念象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是潺潺的小溪伴随一生一世。4、这是年...
18、流入不绝如缕,却少了相应的流出。 19、这一条线索力抗时潮,真可谓不绝如缕,那知现在却成为大陆与海外共同承认的显学,确实是不可思议。如今第二代的新儒家也已凋谢,应该是一个适当的重新加以检讨的时刻了。 20、而今偷渡赴港仍不绝如缕,可是放眼欧盟各国,相互间出入如履平地,我们连个深圳也用铁网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