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拼音方案:袁晓园虽然极力的在联合国维护汉字的尊严,但她也深知中国汉字笔划多,一字一音,确实难认。要成为国际通用文字,必须要进行改革,实现汉字现代化。于是,她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倾心对汉字的研究改革上去。几十年的艰难摸索,袁晓园终于成功研究一套"袁氏拼音方案"。这是一种新型方块字,为此她...
什么是袁氏拼音方案?
袁晓园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一段长时间的中文实践,使她对祖国的文字有深刻的感受。一方面为祖国的文化而自豪,“每次翻译文件,英文的、法文的、俄文的、西文的,总是厚厚一册,最薄的肯定是中文”袁晓园说。另一方面她也深知,中国汉字笔画多,一字一音,确实难认,要使汉字成为国际通用文字,必须进行改革,实现汉字现代化。袁晓园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拿出一套双拼带调兼表意”的袁氏拼音方案,即《汉字现代化方案(草案)》。以后曾在北京一些幼儿园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
袁氏方案既避免了现行汉字字形难以记忆和发音难以认出的不足,又避免了出现太多的同音同形多义字,还保留了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形文字的特色。 袁晓园女士在1973年将这个拼音化方案呈送给周总理。2008-05-30
袁氏拼音方案:
袁晓园虽然极力的在联合国维护汉字的尊严,但她也深知中国汉字笔划多,一字一音,确实难认。要成为国际通用文字,必须要进行改革,实现汉字现代化。于是,她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倾心对汉字的研究改革上去。几十年的艰难摸索,袁晓园终于成功研究一套"袁氏拼音方案"。
这是一种新型方块字,为此她誉为"现代仓颉"。在对汉字经过反复分析、比较、归纳后,她提炼出108个拼音中文字母,分为基本公音、基本母音和混声合音等。所用字母,都是基本汉字的部件。运用公母形声组合原理,使学习的人都能做到"见字就能读,会说即会写"。她曾用这个方案在北京和内蒙古的几所小学和幼儿园试验过,达到"见字能读,会说即写"的程度。
袁晓园这一语言文字的改革,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和推崇。1971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袁晓园作为美籍华人第一个申请率团访华,受到周总理和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周总理还托人将"袁氏拼音方案"推荐在6所大学试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方案目前未能在全国推广。然而,她提倡"识繁写简",以便于中外交流和祖国统一的主张得到普遍的认可。
中美关系的大门敞开后,也促进了中国与美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每年的广交会,叶南偕晓园都要参加。一踏上祖国的土地的袁晓园便积极推行促进中美关系交往的工作。她还到祖国各地参观访问,撰写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文章,为中美文化牵线搭桥。这些文章,如今都收在袁晓园自编、赵朴初题名的《晓园作品选》一书中。
袁晓园
人物简介:
袁晓园(1901-2003),常州武进人。袁晓园先生名闻天下,不是因为她四妹袁静,写了一部《新儿女英雄传》;更不是因为她三妹的女儿是琼瑶。而是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出身翰苑之家,工诗词,善书画,一生颇多传奇。青年时代她冲破封建家庭樊篱,只身赴法勤工俭学;四十年代她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七十年代她作为著名美籍华人学者第一个率团访华;八十年代,她放弃美籍,别子还乡;在文字改革上她提出汉字现代方案,创立"袁氏拼音方案"。2015-11-04
百度袁晓园200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