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④篱落:篱笆。赏析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思乡之作。秋风瑟瑟,梧桐叶飘,寒意渐浓。诗人身处异乡,心中不禁涌起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首两句借景抒情,萧瑟的秋风、飘零的落叶、寒冷的氛围,勾勒出一幅孤寂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孤身在外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笔锋一转,描写邻家小孩夜捉蟋蟀的场景,孩子们的欢...
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中的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篱落深深一灯明。”有学生问我:“老师,‘挑促织’的‘挑’应该读哪个声调呀?”当时我也愣住了,备课时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呢?...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