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拼音,学生们是怎么读书识字的呢?

1、直音法:直音法,意思就是用和这个字读音相同的文字来注音,例如,“懿”这个字,教书先生就会直接告诉你,这个字和“忆”同音,然后你就只管一下子读出来就行啦,也不用考虑声母韵母什么的(那时候也没有...);要...
古代没有拼音,学生们是怎么读书识字的呢?
大家对这张拼音表应该很熟悉吧,毕竟我们小时候读书识字都是从这些基本的拼音开始的,这些拼音你还能一口气读下来吗?
我们小时候是从这些音节开始识字的,可是要知道,这些拼音毕竟是近代才流入我国的,那么在古代的小朋友们,想要读书识字该怎么办呢?
其实古代也有为汉字标注读音的说法,只不过是用汉字为汉字标注罢了。在拉丁字母传入我国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祖辈们就是通过汉字为汉字注音的方法来读书识字的。
关于用汉字标注汉字的读音,这里和大家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1、直音法:
直音法,意思就是用和这个字读音相同的文字来注音,例如,“懿”这个字,教书先生就会直接告诉你,这个字和“忆”同音,然后你就只管一下子读出来就行啦,也不用考虑声母韵母什么的(那时候也没有......);要是在书本上标记的话,写作“懿,音忆”。直音法一般遵循的规律是:用一个较为常见的字去标注另一个较为罕见的或者是生字。
注:当然,直音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如果有的字找不到和自身相同的读音,那么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了。
2、反切法:
反切法,是因为直音法有局限性,所以才催生出了这种标注方法。随着接受教育的人数增多,人们逐渐有了声韵分开的意识,于是反切法就诞生了(反切法也算是声韵母的雏形了)。反切法的意思就是,用两个常用的字去标注另一个不常见的字的读音,例如:“对”字,音“地岁反”,或者是“对”字,音“地岁切”。反切法一般遵循的规律是:上字(第一个字)为声母,下字(第二个字)为韵母。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衍生出其他很多为文字标注的方法,反切法流传时间最长,自东汉末年至清末一直在被使用。
就是这样的方法使我们璀璨的中华文化传承了下来。
2018-01-28
cdw 阅读 56 次 更新于 2025-05-07 04:11: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我国古人确实没有用拼音来认字,但是聪明的古人也是想出办法来认字,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注音。直音指用同音字来标注,但如果同音字也不认识的话,那这个字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在陌生字上面标注两个字,所注字的声母也是反切上字的,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是反切下字的。这两种方法是很多读书人收益,广...

  • 古人对汉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两类:以字注字、双拼制。1、以字注字 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比如“读若”法:儡,相败也,„„读若雷。(《说文解字》)比如“读为”法:父义和(《文侯之命》),郑玄注:“义读为仪。”比如“直音”法:“肇”注“兆”。(《尔雅...

  • “汉语拼音注音”由于好学易懂,简直没有缺陷,所以,自降生以来,疾速成为汉语注音的主流。一些由汉语拼音标注的汉语词汇由于影响力宏大,以至被收录在拉丁文字典里,进一步扩展了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 1、直音法:直音法,意思就是用和这个字读音相同的文字来注音,例如,“懿”这个字,教书先生就会直接告诉你,这个字和“忆”同音,然后你就只管一下子读出来就行啦,也不用考虑声母韵母什么的(那时候也没有...);要是在书本上标记的话,写作“懿,音忆”。直音法一般遵循的规律是:用一个较...

  •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认识汉字、读出汉字,只好用汉字来注音。这样便先后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 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于汉代。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就是这种情况。例如《说文》中的“材,才声...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组词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