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老祖宗有何大智慧?

是直音法。直音法盛于汉代。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老祖宗有何大智慧?
是直音法。直音法盛于汉代。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2019-10-18
没有拼音之前有注音。没有注音之前有同音。没有同音还有反切注音。文字只要出现,就不用担心不认识它,人们总是能找到办法读出来的。2019-10-18
他们通常靠形声字:读字只读简单的一部分,比如偏旁部首,直音法:用汉字标注汉字,读若法:用打比方的方法来注音,反切法::用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来切出该字的读音这四种方法识字。2019-10-17
从东汉到清朝末年,总共历经1600多年,用的都是一种反切法,相当于注音。而注音之前,又有同音。再加上人口众多,口口相传,笔记记录,直至后来发展成了拼音。2019-10-18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最开始出现拼音运动,是在清朝末年民国时期,也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后,梁启超等人才发起了“切音字”运动,而“切音字”也就是汉字拼音的雏形。2019-10-18
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以前他们识字的方法有注音、同音、反切注音等。2019-10-18
注音法,就是我们熟知的反切法,又称反音、切。反切法自东汉到清末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对汉字标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019-10-18
古人学习的发音的方式却有好几种,直音法是书生们最常用最常见的,其优势在于简单易懂,尤其是刚上学的小孩学起来快容易上口。2019-10-18
cdw 阅读 122 次 更新于 2025-11-05 19:06: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直音。直音产生于汉代末年,即以读音相同的较为简单的字来为生僻字注音,比如以"和"为"龢"标音。这种方法操作很是便捷,只要能找到相同的字就行,不过这也正是它的局限所在,毕竟并非所有字都能找到同音字,即便找到同音字,可能此字同样比较生僻,难以识读。2、读若 同样是以一个大家普遍认...

  •  倍领趣闻 在没拼音前,古人是如何认字的?

    在中国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古人通过汉字注音来识字和读音。最早的注音方法是直音法,即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如《说文解字》中“材,才声”,意指“材”字读音与“才”相同。直音法虽简单,但局限性明显,如“丢”字无同音字,或用生僻字注常用字,违背学习原则。另一种注音法是用同音不同调的字...

  • 一、读音法 秦汉时期,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俗称“隶书”,可以说是汉字的一种转变。隶书以后的汉字和字形趋于稳定,在结构上与现代汉字差别不大,有利于快速书写,对文化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到东汉中期,著名学者许慎花了多年时间编纂了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在《字典》中,他提出了汉字的第一...

  •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识字的方法包括:形声字、直音法、读若法。形声字:汉字中有很大一类字是形声字,这类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类别,而声旁就是表示读音。直音法:找一个与被注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汉字来注音,就像小时候不认识字时,就用认识...

  • 其实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用汉字去标注读音,其实学习汉字和学习英语是一个道理的。另外一种就是反切法,比如缓字就是胡管切,反切法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一种注音法,由此可见古人是多么的聪明,他们的智慧才是无穷无尽的。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组词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免费精准算命  虎翼跨境网 Naver广告  Linkedin广告 必应广告开户 Yandex广告 谷歌广告开户  翠愛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