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字拼音

抗字拼音是【kàng】
抗字拼音
抗字拼音是【kàng】
拓展资料如下:
说文解字中说:“抗,扞也”。“扞”是“捍卫”的“捍”的异体字,因而有学者认为“抗”本义是保卫、抵御的意思。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抗”本义应是“举起”“支撑”的意思。《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有“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句,毛传:“抗,举也。”

意思是举起靶子,拉开弓箭,行“燕射之礼”。曹植《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抗罗袂”是说举起袖子。又有“抗手”一词,扬雄《羽猎赋》:“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李善注:“抗手,举手而拜也。”
古人行礼,双手合抱举至胸前,故可称“抗手”。另一方面,“举起”之物应有所支撑,这就是许慎用“扞”释“抗”的原因。《说文》:“扞:忮也。”段玉裁辨正说:“当作枝。”是“支撑、支持”的意思。“抗”字可指古时的一种墓葬用具,是用来保护棺木的。
仪礼·既夕礼“抗木横三缩二,加抗席三。”郑玄注:“抗,御也。所以御止土者。”“抗木”是一个木架子,棺椁入穴以后,把抗木放在上面,使泥土不与棺椁直接接触,等于是在棺椁周围撑起一个空间。这也许就是“抗或从木”写作“杭”的原因。
国语·晋语四“未报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晋国在楚宋交战时感到矛盾,若去帮助宋国反击楚,因为受了楚国的恩惠还未报答,觉得有点理亏。“抗宋”就是“支持、帮助宋国”。“抗”字的引申义一是从“举起”引申开,有“高的、高尚的”意义。
如《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孔颖达疏:“上如抗者,言歌声上响,感动人意。”又《楚辞·九辩》:“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王逸注:“圣迹显著,高无颠也。”“抗”字的引申义二是从“支撑”义引申,如“支持”义。
凡有“支撑”的地方,往往有相对的两面,并且这两面要达成平衡,因而“抗”就有了“匹敌”义。如贾谊《过秦论》:“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又或引申指针对某种压力的反向力量,即“抵御”义,如“抗灾”“反抗”“负隅顽抗”。

由于保卫、抵御也就是对外物、列力的一种排斥,所以“抗”由“抵御”义又引申为拒绝或违抗,诸如“抗拒”“抗命”等词皆是。也有的引申义与这两方面都有关系。如说某人品性“抗直”,不仅指此人品德高尚与“举起”义相关。
而且也指他勇于对抗不好的东西,能够坚持自己的品格(与“支撑”义相关)。如《墨子·亲士》:“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比干是因反对商纣王的暴虐而死,孙诒让《墨子间诂》引苏时学说:“抗,犹抗直也。”
2023-10-29
cdw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7-23 01:34: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拼音类似问题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