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明察秋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造句

1. 精明的人明察秋毫,小事不糊涂;高超的人懒算细帐,大事不马虎。2. 苛求君子,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鲁迅 3. 经理明察秋毫,即使我不说事情的原因,他也知道底细。4. 这位公安局长办事明察秋毫,没有一个坏人逃得脱他的手掌心。5. 明察秋毫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
用明察秋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造句
1. 精明的人明察秋毫,小事不糊涂;高超的人懒算细帐,大事不马虎。
2. 苛求君子,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鲁迅
3. 经理明察秋毫,即使我不说事情的原因,他也知道底细。
4. 这位公安局长办事明察秋毫,没有一个坏人逃得脱他的手掌心。
5. 明察秋毫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6. 公牛和热火的东部决赛首场比赛,幸亏裁判的明察秋毫避免了一出6人同时出场的笑话。
7. 一只明察秋毫的母花猫,伊然是座眨巴着眼睛的斯芬克斯34,呆在暖洋洋的窗台上朝这边望着,不忍心打搅他们。
8. 他能明察秋毫,他注意到一切事物。
9. 多亏老爷明察秋毫,找出真正偷东西的人,还我清白。
10. 任他有偷天换日的本事,也难逃警方明察秋毫的法眼。
11. 据说,巴杜伊人凭借着天神的意旨,能够明察秋毫,及时发现所有进入这些村舍的外来人。
12. 施公在百姓心目中是廉洁奉公、明察秋毫的青天大老爷。
13. 无论嫌犯多麽狡猾,很难逃得过检察官的明察秋毫。2016-04-21
cdw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9-12 15:11: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腾云新分享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解释一下意思?

    兼听则明,意味着领导者或决策者在面对问题时,应广泛听取不同意见,通过全面了解情况来作出明智的判断。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发现潜在的问题,还能减少因片面信息而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这一原则在历史上有着深刻的体现。汉代学者王符在其著作《潜夫论·明暗》中提出,君主之所以能够明察秋毫,是因为他能够兼...

  •  文暄生活科普 兼听则明 偏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告诉我们,获取信息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才能确保判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正如《管子·君臣上》中所言,如果只偏信一面之词,就如同石斯威因黑地州快影父话中的片面观点,容易导致愚昧和不明是非。唐太宗李世民也曾问过魏徵,为何有的君主能明察秋毫,有的则昏庸不明,...

  •  校企律说法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音?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谋而虑终。戒除骄傲之心,抑遏其欲,勿以己之好恶而轻天下大事。固本安邦,先戒急人之难而不使其危难交迫。重视社稷之事,察百姓之情状以垂鉴无穷后世之帝王。若臣之言得当则固国之基祉,若不当则请弃其瑕疵而纳良言。愿陛下明察秋毫,以安社稷。臣不胜感激涕零之至!谨...

  •  歌罢此生浮 史书里有一句话:察察不明,意思是说,不要自以为聪明,以为别人都不如自己,对此你的看法?

    唐太宗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人无完人,要避免犯错误就要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对比思考以后,方能明察秋毫。

  •  淡了流年Z 古代大臣谏言的故事有哪些?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造句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夜唱网  免费精准算命  虎翼跨境网 Naver广告  Linkedin广告 必应广告开户 Yandex广告 谷歌广告开户  翠愛網 对对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