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语拼音的正式使用始于1958年2月11日,当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2. 汉语拼音的发明归功于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他在1626年出版的《西儒耳目资》中,首次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这一做法是在利玛窦的基础上改进的。3. 从1958年秋季起,《汉语拼音方案》成为...
汉语拼音方案是在1958年2月11日有的。具体来说:颁布时间: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并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汉语拼音系统的正式确立。推行成果:自1958年以来,汉语拼音的推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它已经成为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对于...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来源,百度百科 ...
起始年份:1955年,中国教育部规定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方案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拼音系统,用于标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该方案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在1958年正式公布。普及应用:自1955年起,汉语拼...
这一转变始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自秋季起,小学便开始教授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相比,《汉语拼音方案》更先进、更科学。它有三大原则:国际化、音素化、标准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进行国际化,音节结构的音素化,以及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