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1. 用竹子或金属等做成的一种有孔的器具,可以把细东西漏下去,粗的留下,称“筛子”。2. 用筛子过东西。3. 斟酒,热酒。4. 敲。
箸的拼音是zhù,意思是筷子;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古同“著”,明显。箸,汉语词语,本义是筷子。现可作名词,亦可作动词。多出现于古文中。出自《礼记·曲礼》:“羹之有菜者用梜”。注:“今人或谓箸为梜”。箸是中国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
《背影》字词拼音及解释:一、迂【yū】1、曲折,绕远:~回。~缓(行动迟缓)。2、言行或见解陈旧不合时宜:~论。~气。二、拭【shì】揩擦。三、搀【chān】1、在旁边扶助:~扶。~着他走。2、混合:~杂。~和(huo)。四、交卸【jiāo xiè】1、卸去职务交付与后任。2、谓卸下货物...
1筏fá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2筷kuài夹饭或其他东西用的一对细棍儿亦称“箸”3笋sǔn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茎芽,又称“竹笋”,可以做菜吃可食用者主要有“毛竹笋;1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
拼音:[ jiè zhù dài chóu ]释义:箸:筷子;筹:过去用以计算的工具,引伸为策划。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典故: 《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用法:作谓语;指代人出主意押韵词。例句: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