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bì pī pì 一、[ bì ]1、君主 2、姓。3、排除 4、同“避”。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二、[ pī ][辟头](pītóu)同“劈头”。三、[ pì ]1、透彻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3、法律;法
辟多音字:bì、 pì 辟拼音:bì、 pì 释义:辟bì(ㄅ一ˋ)1、君主:复辟。2、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3、古同“避”,躲,设法躲开。4、古同“睥”,睥睨。辟pì(ㄆ一ˋ)1、开发建设:开辟。2、驳斥,排除:辟邪。辟谣。辟蠹。3、透彻...
辟(拼音:bì,pì,pī)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1、基本释义 “辟”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左边模拟屈膝的人,右边模拟刑具,表示施加刑法,引申指法律、法度,又转指君主。辟有繁体字作“辟”,表示“打开”。引申为开拓,又引申为形容词“透彻”,还引申为排除。2、组词 辟谣:...
“辟易”中的“辟”,拼音是bì ,通“避”,意思是退避;避开。《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也写道:“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辟的拼音pì时的词语:1. 辟谣:驳斥谣言,消除人们的误解或恐慌。如辟谣者通过公开事实真相来消除公众疑虑。2. 辟易:回避,退让。在古代,可能指的是躲避战斗时的撤退行为。也可指被对方论点说服,产生认同而主动退让。3. 辟席:离开座位,多用来表示郑重地离开以示尊敬或避嫌的态度。常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