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模棱两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苏味道是唐初赵州栾城人,年轻时和李峤都以擅长文辞而出名,当时的人因此合称他们为「苏李」。 虽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场上打滚,还担任过宰相的重要职务,但是他的处事态度含混,曾经对人说:「处理事情时,最好不要明白...
模棱两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742 成语 模棱两可 注音 ㄇㄛˊ ㄌㄥˊ ㄌㄧㄤˇ ㄎㄜˇ 汉语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释义 义参「模棱两可」。 见「模棱两可」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模棱两可」之典源,提供参考。 《旧唐书.卷九四.苏味道列传》苏味道,赵州栾城人也。 少与乡人李峤俱以文辞知名,时人谓之苏、李。 ……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1>,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 时人由是号为「苏摸棱」。 〔注解〕(1)咎谴:因过失而受到的责备。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模棱两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苏味道是唐初赵州栾城人,年轻时和李峤都以擅长文辞而出名,当时的人因此合称他们为「苏李」。 虽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场上打滚,还担任过宰相的重要职务,但是他的处事态度含混,曾经对人说:「处理事情时,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万一出了错,才不会因为判断错误而受到责备,这就像摸著棱角的两端,不置可否才好。」 人们因此,帮他取了个「苏摸棱」的外号。 后来「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以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含混,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主张。 书证 01.《明史.卷二○八.余珊列传》:「饰六艺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夺汉政。 坚白异同,模棱两可。」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模棱两可
2022-09-29
cdw 阅读 67 次 更新于 2025-11-05 22:05: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成语“模棱两可”的出处是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模棱两可”的出处是《旧唐书·苏味道传》。其中记载苏味道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为处理任何事情,都不要决断得清楚明白。否则一有错误,就必定受罚。应该像用手摸棱角那样,这一面可以,那一面也过得去,就不会出事了。历史典故如下:苏味道...

  •  谷艾文艺苑 成语“模棱两可”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模棱两可”含义详解

    含义: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出处:该成语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原文为“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处理事情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要是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要模棱两...

  •  谷艾文艺苑 成语“模棱两可”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模棱两可”含义详解

    “模棱两可”含义详解:- 含义:“模棱两可”指的是说话或处理事情时不作明确的决断,也不表示鲜明的态度,可以或不可以都行。- 来源:“模棱”是指方向可左可右,没有固定的立场或意见。- 用法: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处理问题时含糊其辞、不表明明确态度的人或行为。

  •  翡希信息咨询 模棱两可的意思是什么

    模棱两可的意思是面对问题时态度模糊,不明确表态,既无坚定立场也无明确主张,正反两面皆可接受。以下是关于模棱两可的详细解释:含义:“模棱”意为含糊不清、不明确,“两可”则意味着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整体来说,就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态度暧昧。典故:唐朝诗人苏味道在处理事情时避免明确表态,...

  •  百度网友b354899 棱模两可和模棱两可有什么区别

    模棱两可,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旧唐书·苏味道传》。意指对一件事情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模棱:棱为物体表面凸起的条状部分;采用加工工艺倒棱后的部分称为模。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2、棱模两可就是指介于二者之间,泛指事物模模糊糊,说不清所以。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反义词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免费精准算命  虎翼跨境网 Naver广告  Linkedin广告 必应广告开户 Yandex广告 谷歌广告开户  翠愛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