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发:动词,指种子或孢子发芽,雨后杂草萌发。也比喻事物发生,产生强烈的愿望,或比喻事物的开端及使某事物产生开端的人。次第依次:按照顺序,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翩然:形容动作轻盈、迅速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也比喻即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
物候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等生物生长、发育和衰亡的学科。它通过观察和记录各种生物的生长周期、季节变化等,揭示自然界中的规律和奥秘。影响物候学现象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季节、气候、地理环境和生物自身特性等。例如,春季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夏季日照时间长,昆虫活跃;秋季气温下降,树...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1.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竺可桢(张福春)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
教材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石。《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6课,是一篇科学性事理说明文,作者以清晰的逻辑和简洁的语言,阐述了“物候学”的知识。通过学习此文,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物候学”的基本概念,还能掌握事理说明文与说明对象的内在联系。逻辑框架的学习尤为重要。八年级学...
《大自然的语言》是竺可桢先生的作品,本文将对其内容进行教案式的改写与优化,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文本质量。知识目标:1. 掌握并应用文中出现的关键术语。2. 学习说明文的结构和竺可桢先生运用的事例说明方法。3. 理解物候现象、物候学的定义及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能力目标:1. 培养阅读摘要能力,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