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亖(yi er san si) 亖:sì,同“四”。1、十、廿、卅、卌、亖、卝是中国古代的数字表达方式,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值。这些数字在古代文献、碑文等中经常出现,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2、十是古代没洞最基本的计数单位,相当于现代的个位数。廿表示20,卅表示30,卌表示40,亖表示4...
1、二十:廿,读niàn。2、三十:卅,读sà。3、四十:卌,读xì。4、五十:圩,读xū 5、六十:圆,读yuán 6、七十:进,读jìn。7、八十:枯,读kū。8、九十:枠,读huà。
十、廿、卅、卌分别读作shí 、 niàn 、sà 、 xì 。一、十 1、意思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基本信息 拼音:shí ;部首:十 ; 四角码:40000 ; 仓颉:j ;86五笔:fgh; 98五笔:fgh;郑码:ED ;统一码:5341;总笔画数:2; 笔顺:12。二...
十 拼音:shí =10 廿 拼音:niàn =20 卅 拼音:sà =30 卌 拼音:xì =40 十卄卅卌 一二三亖
读音:niàn 笔划:4 五笔:AGHG 部首:廾 结构:单一结构 笔顺:横、竖、竖、横 释义:二十 2、卅 拼音:sà 笔划:4 五笔:GKK 部首:十 结构:单一结构 笔顺:横、撇、竖、竖 释义:三十。3、卌 拼音:xì 笔划:5 五笔:GLK 部首:十 结构:单体结构 笔顺:横、竖、竖、竖、竖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