塾字的拼音是 "shú",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其构成和传统教育背景来理解。它由部首"土"构成,共14画,五行属土。在五笔输入法中,它的编码是 "YBVF"。"塾"这个词在古代特指私人设立的教学场所,比如私塾,是由私人教师教授学生的地方。此外,还有几种与"塾"相关的教育机构,如训蒙的学塾(训塾),...
1、拼音shú,形声。字从土,从孰,孰亦声。“孰”意为“享用瓜果”。“土”指“园地”、“地方”。“土”与“孰”联合起来表示“享用瓜果的地方”。本义:享用新熟瓜果的地方。2、转义:教书就读的地方。说明:“塾”是位于王公列侯私宅大门内外两侧的堂屋,或街坊里巷大门内外的公共堂屋,占地相当...
7、横塾[héng shú] 学堂,学舍。8、东塾[dōng shú] 古代称东侧的厅堂。9、义塾[yì shú] 旧时免收学费的私塾。10、书塾本[shū shú běn] 书塾,即家塾。宋元本书常有标明某人刊于书塾者,称书塾本。11、训塾[xùn shú] 训蒙的学塾。12、里塾[lǐ shú] 旧时乡里间私人设立的教学场...
塾【shú】,本义,享用瓜果的地方。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私塾;古代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组词:私塾【sī shú】,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前夕,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
拼音:shú,具体解释如下:部首:土 笔画:14 五行:土 五笔:YBVF 释义: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私~。~师。见〖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