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不约而同和轻于鸿毛的出处,结构,意思,例句,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异口同声 反义词 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 轻于鸿毛 qīng yú hóng máo 释 义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出 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示 例 梅伯死~,有何惜哉?(...
谁知道不约而同和轻于鸿毛的出处,结构,意思,例句,近反义词
  不约而同
(

yuē
ér
tóng
)
  解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
  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用

紧缩式;作状语;指行动、动作相同
  示

茅盾《子夜》二:“这一声~的叫唤,像禁咒似的立刻奏效.
中军元帅栾书,~,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近义词
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异口同声
  反义词
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
  
轻于鸿毛
qīng

hóng
máo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梅伯死~,有何惜哉?(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
近义词:死有余辜
反义词:重于泰山2019-02-20
cdw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5-07 06:26: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唔哩生活 古文中四字成语解释及出处

    -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出自《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出自《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出自《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出自《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

  •  登峰1718 成语的起源是如何?如何应用它们?

    如:轻于鸿毛、遗臭万年]承接关系各个部分有连接、逻辑关系。往往前后部分均有动词,两者顺序不能被颠倒。如:马到成功]转折关系语意与态度的转变,不依照前一部分往下说。如:不约而同[]递进关系程度越来越深,后一部分相比较前部分而言,意思与语态更进一步。如:得陇望蜀 选择关系有选择之意的成语...

  •  达人方舟教育 中学四字成语及其意思

    【出处】明·沈采《千金记·省女》:“奈我丈夫每日只是攻文习武,衣食艰苦,颇觉失望,以此愁颜不展。” 起早贪黑 【解释】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头年给你干一整年活,冲风冒雨,起早贪黑的。’郭全海说,气急眼了。” 席不瑕暖 【解释】席:座位、席位,瑕...

  •  沉夜孤星dtpgh285b1a 如何看待司马迁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人生选择?

    最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在司马迁的眼中,真正的勇者是虽然遭受无尽的屈辱,但是仍然能够背负使命前行。太史公自认为的使命,当然就是《史记》的撰写,是“成一家之言”的雄心,也是文采能够流传后世的伟愿。无论是什么时代的人,大概都会不约而同地...

  •  晏宛白a4 泰山的历史典故?

    泰山的历史典故:天禧年间,宋真宗封禅泰山,大兴土木修建岱庙,动工那天,全国各地有名的木匠都请来了,大家不分昼夜,紧张地忙碌着,其中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整天在工地上转悠,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可从不见他伸手干一会儿。许多木匠虽然有些不满 ,可又看到他这般年纪,也不好把话说明,都无可奈何...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反义词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