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姑妈她来自东北。正综东北人一个,她看到我回家过年总是会说,干啥咧,小吃子终于回来了,这滑头来莫莫,整得我不人识了。那语调惹人发笑,只能是听出来。真不能靠写出来读。
很多方言
从这方面看,我国众多的方言的形成,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这样说:第一,古代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统治,国家不是十分统一的,因而随着疆域的日益扩大、人口的日益增加、国家经常有封建割据等等原因,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状态中的语言,也...
不来手(甩手);不来头(摇头);摆治(修理,摆弄,捉弄人);骨低(蹲);胳搂(在别人身上抓挠);嗍溜(吮吸);不得劲儿(不舒服);跑茅子(腹泻);转游(散步);咯气(生气);老股杈(树冠);支炸耳朵(集中精力听)使扭扭(使性子);揣手(左右手分别放在左右袖内); 麻烫--...
讣闻是这么写的: 孝男:潘根科 孝媳:池氏 孝孙女:潘良慈 孝孙:潘道时 但这位老先生老眼昏花又发音不标准。 当他照着讣闻唱名时,凡是字面上有三点水的或左边部首都漏掉没看到。 于是就给他念成这样子:「孝男,翻……跟……斗……」 孝男一听,直觉得很奇怪,但又不敢问,于是就翻了一个跟斗。 接着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