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部分是书信的第一行,用于指明收信人的身份。称呼应该顶格写,并在之后加上冒号。称呼应与署名相对应,明确双方关系。称呼可以是姓名、称谓,甚至可以加上修饰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呼方式:1. 对长辈,如果是近亲,直接使用称谓,如“爸”、“妈”;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上名字或姓氏,...
信内格式 信的内容 范文
书信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交流方式,其格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如今,通行的书信格式通常包含五个主要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称呼部分是书信的第一行,用于指明收信人的身份。称呼应该顶格写,并在之后加上冒号。称呼应与署名相对应,明确双方关系。称呼可以是姓名、称谓,甚至可以加上修饰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呼方式:
1. 对长辈,如果是近亲,直接使用称谓,如“爸”、“妈”;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上名字或姓氏,如“赵阿姨”、“黄叔叔”。
2. 对平辈,如夫妻或情侣,可以直接使用对方的名字加上修饰语,如“丽”、“敏华”;对于同学、同乡、同事或朋友,则可以直接使用名字或昵称加上“同学”或“同志”,如“瑞生”、“老纪”。
3. 对晚辈,通常直接使用名字,如“乐毅”、“君平”;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或直接使用称谓,如“孙女”、“儿子”。
4. 对师长,通常直接使用姓或名加上“老师”或“师傅”,如“段老师”、“周师傅”;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可直接称呼“老师”、“师傅”。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可在姓后加“老”字,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如“孙松平先生”。
5. 致信一个单位或几个人时,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致机关团体时,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致机关团体领导人时,可直接使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给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信,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若为不同对象,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有时根据特殊对象,还可以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达敬重或亲密之情,但需视情况而定。
正文部分通常从问候语开始,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可以是“您好!”、“近好!”等,依时令节气不同而变化。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等。
正文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动笔前应明确信的主旨,做到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结尾部分是书信的最后,用于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习惯上,它被称为祝颂语或致敬语。结尾习惯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在正文之后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另一种是不写“此致”,直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
在书信的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日期一项,用于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