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汉语中,";征,伐,侵,袭";是否具有同义关系

一、征:zheng,从彳从正。彳,三胫相连,小步也;正,守一以止也。行正为征,召集也。征通徵。徵,召也。行於微而文达者。中国汉字。读作“zhēng”。含义:1.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2.远征。3.召集。4.征求。5.出兵讨伐。二、伐:汉语汉字,拼音:fá。...
在古代汉语中,";征,伐,侵,袭";是否具有同义关系
cdw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8:24: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唔哩头条 在古代的汉语中,“谷”跟“榖”两个字到底有什么区别?

    首先,在涉及山、水相关的义项时,只使用“谷”,而不使用“榖”。谷字是一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形态上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谷口。谷字的本义是指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例如:1. 水注溪曰谷。——《尔雅·释水》2. 无障谷...

  •  湖北倍领科技 在古汉语中,哪些词表示被贬职,哪些词表示升职

    在古代汉语中,描述官员升迁与贬谪的词汇丰富多彩。其中,“拜”字常用于表示授予官职,如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被任命为上卿。同样,“除”字则表示正式授职,例如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作者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此外,“擢”字则特指提升官职,如袁世凯被破格提拔为侍郎。升迁的词汇还有“迁”,通...

  •  湖北倍领科技 古今汉语的介词在用法有哪些不同

    古代汉语中,介词的使用相对固定,而现代汉语中,介词的用法更加灵活。古代汉语中的介词多用于表示简单的关系,如方位、时间、方式等,而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则可以用来表示更加复杂的关系,如目的、原因等。例如,“于”字在古代汉语中多用于表示时间或地点,而在现代汉语中,“于”字则可以用来表示时间或地...

  •  誉祥祥知识 古今汉语的介词在用法上有哪些不同?请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于”是一个常用的介词,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对象等多种关系。比如,“子于是日哭,则不歌”中的“于”就是用来引出时间的。但现代汉语中,“于”作为介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更多时候我们会使用“在”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再来说说“在”。现代汉语中,“在”作为介词的功能非常强...

  •  腾云新分享 语文古文 字词解释中“表承接”“表顺承”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汉语中,"而"字用于连接两个动作或事件,可以体现不同的逻辑关系,其中"表承接"和"表顺承"是两种常见的用法。"表顺承"通常连接两个动作或事件,表示动作的连续发生,类似于事件的自然延续或顺序进行。例如,在"其一少北而东"中,"而"字用于连接"少北"和"东"两个动作,表明第一个方向转变...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近义词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夜唱网  免费精准算命  虎翼跨境网 Naver广告  Linkedin广告 必应广告开户 Yandex广告 谷歌广告开户  翠愛網 对对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