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关于治理水灾上奏的报告提出的依据是实地考察。《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中显示夏原吉实地考察,根据各地地势的高低和水势的大小提出治理水灾上奏的报告。夏原吉关于治理水灾上奏的报告提出的依据是实地考察。根据《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夏原吉经过实地考察,根据各地地势的高低和水势的大小提出...
六月,朝廷又任命侍郎李文郁前往辅佐夏原吉尚书,同他一起度量遭受水灾的田亩,计算减免今年的租税。这年秋季八月,朝廷又派遣佥都御史俞士吉带着《水利集》赠赐给夏元吉,让他在治理水灾时讲究疏通治理的方法。夏原吉上奏说:“长江以南的各州郡,苏州和松江居于最下流。常州、嘉兴和湖州这三郡的田土,地...
明成祖时期:明成祖即位后,调任夏原吉为左侍郎。浙西地区发生大水灾,主管治水的官员不见成效。永乐元年,皇帝命令夏原吉前去治水。夏原吉穿着布衣徒步巡视,日夜谋划治理方案,即使在最热的天气里也不撑伞盖。他说:“百姓都在劳苦中,我怎么忍心独自享受舒适呢?”治水工作完成后,他返回京城。治水与兼...
水利建设贡献显著:夏原吉在水利建设方面有着重要贡献。他受命治理吴浙水患,通过实地考察和组织民工疏浚河道,使黄浦江成为主要泄洪通道,有效缓解了水灾,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福祉。关心民生,减免税赋:夏原吉非常关心民生问题,他在任期间减免灾民税赋并发放赈粮,有效缓解了百姓的困难,得到了姚广孝等人的赞誉。
明永乐元年(1403年)因浙西发生洪水灾害,有司治不效,于是命户部尚书夏原吉主持治理。他在《苏松水利疏》中分析了当时本区的水道形势,认为治水关键是疏浚下游河道,使洪水畅流入海。但以往泄水干道吴淞江已严重淤塞,从吴江长桥至夏驾浦一百二十余里的上游段虽可通水,但多有浅狭之处,而自夏驾浦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