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单项任务应具有明确的测试目的和数据分析。2. 性能测试结论应针对每个测试目标给出。性能测试缺陷的管理:1. 所有发现的缺陷应标明状态(已解决/未解决)。2. 遗留缺陷应有追踪解决方案,包括责任人、解决时间及方法。性能测试分析报告的评审:1. 若评审结果为“不通过”,应详细记录不通过的原因...
软件测试评审报告咋写,画完用例图后老师让写评审报告,不知道咋写。
评审过程的规范性:
1. 评审的准入与准出应详细记录,包括评审员的资格和评审过程的安排。
2. 评审过程中要明确参与评审的人员,评审的计划性,以及使用的检查单。
3. 对用例图的预审情况应记录,包括发现的缺陷、修复情况以及总结分析。
4. 识别改进机会,并记录相关非一致性(NC)事项。
性能测试目标的明确性:
1. 性能测试目标应包含对响应时间和处理能力的明确定义。
2. 性能测试模型已完成评审,确保测试场景名称和场景使用原因的清晰性。
3. 测试场景中应包含虚拟用户信息、测试数据说明,并明确测试环境。
4. 被测系统的基线数据信息,包括数据量和类型,应详细记录。
性能测试过程的完整性:
1. 性能测试过程应包括不可裁减的测试任务。
2. 每项测试任务的状态(完成/未完成)需明确。
3. 未完成的测试任务应记录未完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性能测试数据的分析:
1. 每个单项任务应具有明确的测试目的和数据分析。
2. 性能测试结论应针对每个测试目标给出。
性能测试缺陷的管理:
1. 所有发现的缺陷应标明状态(已解决/未解决)。
2. 遗留缺陷应有追踪解决方案,包括责任人、解决时间及方法。
性能测试分析报告的评审:
1. 若评审结果为“不通过”,应详细记录不通过的原因。
2. 会议记录和结论需发送给未到场人员,进行离线评审。
3. 缺席方的反馈收集后,需修订评审结果,确保评审有效。
评审报告的结构:
- 项目组名称、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及角色。
- 主持人和记录人员。
- 各项评审结果:性能测试背景、需求、目标、模型、过程、数据分析、结论和缺陷。
- 会议有效性。
- 各方人员签字确认。
结果发布和跟踪:
1. 评审报告的有效性需确认,分析报告需通过。
2. 分析报告应发送给所有相关方,并备案。
3. 对所有遗留缺陷进行追踪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解决。20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