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后事项如何确定审计报告日期

独立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期后事项,必要时应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期后事项依据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分为两类: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根据发生时间的不同,期后事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会计报表公布日后。在资产负债表日至...
期后事项如何确定审计报告日期
独立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期后事项,必要时应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期后事项依据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分为两类: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根据发生时间的不同,期后事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会计报表公布日后。

在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的阶段,注册会计师负有主动查找重大期后事项并实施审计的责任。在审计报告日前,注册会计师需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获取证据,判断期后事项是否发生及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对于第一类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应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对于第二类期后事项,则应要求其进行披露。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或披露,注册会计师需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在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阶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充分关注期后事项,必要时进行专门的审计程序。这一阶段的期后事项对审计报告日期的确定有很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可以选用签署双重报告日期或更改审计报告日期两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双重日期仅扩大了注册会计师对特定项目的审计责任范围,而更改日期则全面扩大了审计责任范围,此时还需实施必要程序,发现原定日期到更改日期间可能严重影响会计报表的其他期后事项。

在会计报表公布日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仅限于一般性关注,没有义务对已审会计报表作进一步询问。若获知审计报告日已存在的可能导致修正审计报告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应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讨论处理方式,并考虑是否需修改已审会计报表。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同意修改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实施审计程序,重新出具审计报告,并在报告中增加说明段;若拒绝修改,注册会计师应征求律师意见,采取措施避免报表使用者继续依赖原审计报告,并告知管理当局,必要时告知监管机构。

若被审单位同意修改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新出具的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管理当局签署修改后会计报表的日期。2024-12-04
cdw 阅读 32 次 更新于 2025-08-27 18:37: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报告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夜唱网  免费精准算命  虎翼跨境网 Naver广告  Linkedin广告 必应广告开户 Yandex广告 谷歌广告开户  翠愛網 樱花动漫 对对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