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具备文学技巧知识,把握作品表现方法 从作品文字的信息中,我们知道了作家写的是什么,而从作品的表现方法,我们则可进一步知道作家在“如何写”。作家为什么这样叙述而不是别样叙述,总是有其特殊用意的。有这样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见,...
优秀的报告文学范文
【摘 要】文学鉴赏就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从书中吸取营养的一种精神活动。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就必须使自己具备语言文学知识,文学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发现创造的素质。
【关键词】知识;技巧;创造;鉴赏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中学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审美教育即文学鉴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部有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是通过人们的文学鉴赏活动发挥作用的,读者也正是通过文学鉴赏活动从书中吸取营养的。文学鉴赏就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它要求读者能够通过作品的语言领会作品的内容,对作品的形象有所感受,以引起感情上的触动,获得某种愉快和满足。
唐代诗人王维不仅文学素养很高,而且善绘画,工音律。一次他到友人家去做客,看到墙角有一幅奏乐图,便说:“这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的第三段第一拍。”朋友们听了十分惊奇,有人当即把乐工请来演奏。发现乐工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段第一拍时,那动作神情果然同图上完全一样。大家拍手称赞,十分佩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欣赏艺术作品,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修养,不懂艺术或者缺乏艺术鉴赏经验,就无法进行艺术鉴赏。
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就要使自己具备语言文学知识,文学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发现创造的素质。
一、具备语言文学知识,把握作品语言信息
鉴赏文学作品,读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能理解字、词的本意和引申义,懂得语法、修辞运用的一般规律。语言是交际工具。作家的主观意念是通过文字符号的表意作用、语法规则、修辞手段等表达出来的。当一串串文字符号进入你的眼帘时,按心理学家的说法,符号系统通过感官刺激大脑,引起一系列复杂反映,唤起你的记忆,勾起你的想象,于是你就可能进入鉴赏的境界了。
所以,中学生要多读书,尽量增加你的记忆库中的库存量,这是搞好鉴赏的重要准备。
二、具备文学技巧知识,把握作品表现方法
从作品文字的信息中,我们知道了作家写的是什么,而从作品的表现方法,我们则可进一步知道作家在“如何写”。作家为什么这样叙述而不是别样叙述,总是有其特殊用意的。
有这样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可见,把握作品的表现手法,是在把握作品语言基础上进一步向作品纵深探索的途径。中学生有必要课余作一些笔记和摘要,多积累一些写作技巧,把握形式上的知识。它包括:文学作品的结构、修辞、体裁特点、描写手法等等。
三、具备作家作品知识,摸准作家思想脉搏
四、具备发现创造素质,把鉴赏所得形诸于笔端
这里所说的“发现”是指以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库存做基础,以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为起点,到作品中去搜奇揽胜,重新创造、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这种阅读中的再创造活动,对作品中反映的生活重新认识,作出自己的评价。
鲁迅先生在三十年代曾把德国艺术家珂勒惠支的美术作品介绍到中国来。其中有一幅题为《战场》的版画,描绘的是农民暴动被镇压之后的悲壮情景:黑夜里,地上到处是尸体,近景是一位老妇人提着灯在查看,灯光照着她满是筋节的手正触动着一具尸体的下巴。鲁迅在这幅画的下面写道:“这恐怕正是她的儿子,这处所,恐怕正是她先前扶犁的地方,但现在流的却不是汗而是鲜血了。”这可以说是作为鉴赏家的鲁迅对于画中形象的新解释、新发现,它比画中形象直接提供的东西显然要深刻丰富得多。如果中学生页能像这样把自己的新发现用文字记录下来,那必定是极好的鉴赏小品文了。
所以说,读者也要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参与主人公的活动,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体验。也许有许多感受你早已经感受到,或者想到过,但又很模糊,只是没有找到语言或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现在一下子在作品中看到了,于是激发了自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情感。这样形成的感受,正是鉴赏作品最重要的基础。
总之,我们通过阅读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获得审美体验,那么我们的感情、心灵就会出现一种净化的过程,从而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进而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5月
[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6月
[3]《屠格涅夫散文诗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4]《鲁迅言论选集(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
[5] 彭立勋.《美育》.《创造和欣赏的双向活动》,1987年第6期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