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家乡人口分布流动写调查报告 地理作业7年纪

第九,人口流动之后土地资源浪费或变相抛荒问题也是耕地资源紧缺的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问题。根据各地的经验,土地流转制度是行之有效的避免土地资源浪费或变相抛荒问题的办法,根据我们对湖南的调查,有些地方做得很好,有些地方则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可能有一个流转成本与收益的比较问题。政府...
调查家乡人口分布流动写调查报告 地理作业7年纪
  第六,对于人口流动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一般是肯定的,人口流动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但这与人口流动的时间长短以及历练多少有关。一般来说,短期流动很难通过流动本身彻底改造自身、提高素质,甚至由于一些不幸的打工遭遇使他们产生出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反叛心理,他们回到家乡后的情况部分可以用农民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好的学了一些,坏的也跟着来了。”他们外出只是挣到了比流出地更多的钱而已。我们在嘉禾县广发乡了解到,在外出劳动力人口中,长期外出的占70.7%,短期外出的占29.3%。根据攸县新市镇的统计,常年性流动为主,季节性流动为辅。流出人口中在外居住一年以上的占62.1%,居住两年以上的占34.6%。

  第七,在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上,基层政府需要顺应时势,有所转变,实现从“防范性管理”到“服务性管理”的转变。2006年2月15日下午在长沙县计划生育局座谈时,当地干部谈到一种观念的转变:从防范性管理到服务性管理。过去是“防范性管理”,都是一种制约性措施,如签订合同。关心孕检率、合同率、计划外怀孕率,目的就是为了防范计划外生育。现在转变成“服务性管理”。如外出要办什么手续,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外出前的岗位培训,与劳动局的就业培训中心联合。前年有一个到广东打工的农民,负工伤,老板想给3万元了事,后来在维权组织的帮助下,当事人获25万元赔偿金。嘉禾县总结的流动人口管理经验是管理网络从“流出地”向“流入地”延伸,实际上就是自觉运用了“文化家乡”的力量,用亲情、友情、乡情这根红线,牵住外出人口这只“风筝”。长沙县是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信息化建设先进县,从1997年开始就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作为计划生育两个转变的重要内容来抓。以情动人,以心换心,“计划生育协会互助组”帮助外出打工家庭解决一些后顾之忧,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既然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趋势,那么政府就应该为“人口的有效流动”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开展“三生”服务,即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生育服务,提高流动人口的致富能力。

  劳动力的流动大部分是自发的结群流动。劳动力流动需要政府的服务和帮助。对流出人口管理与服务要继续发扬这样的经验:(1)用红纸写致外出人口和流入人口的公开信。(2)对流出人口家庭要经常走访,当然前提是家庭要配合。(3)要与流入地主动取得联系,将有关信息及时通报流入地。流出地要主动与流入地保持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提高外出育龄女性的孕检率、合同率等。

  同时,总结基层的经验,对流入人口管理与服务需要坚持这样的方向:(1)落实居住地管理,加强居民化服务。把流入人口作为社区人口的一分子来对待,不边缘化。(2)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站可以提供一些办证服务,如帮助流动人口介绍职业、解决子女入托上学等问题,将流入人口融入到社区。

  第八,外出务工人员的市民化待遇问题依然存在。由于户口、职业以及由来已久的“二元社会心态”导致的身份歧视依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农民工就是产业工人,为什么一定要加上“农民”的限定词呢?这说明了由乡及城的非农化和城市化两相分离的事实。很多农民虽然进了城,但依然是城市的边缘人群。如何降低进城的门槛、如何消除社会性的身份歧视,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在攸县新市镇新联村了解到,流出人口的后顾之忧主要是担心自身安全和家人安全。父母长期在外面,隔代教育的一大问题是溺爱。除了奶奶大,就是“我”最大,说不得。担心孩子是否听话、是否健康、是否安全,同时也担心老人是否病了。村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除流出人口的后顾之忧。新联村一名叫袁云兰的妇女就做了留守儿童的“妈妈”,她所获得的是感情回报、人情回报和荣誉回报,如过年来家拜个年,带点礼物,还有被县里评为“巾帼领头人”。袁云兰所在的村小组有9个育龄妇女,出去了7个。她平时通过手机和电话与外出妇女联系,手机和电话费由袁云兰自己支付。留守群众帮助外出群众是解决流出人口后顾之忧的重要机制。

  第九,人口流动之后土地资源浪费或变相抛荒问题也是耕地资源紧缺的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问题。根据各地的经验,土地流转制度是行之有效的避免土地资源浪费或变相抛荒问题的办法,根据我们对湖南的调查,有些地方做得很好,有些地方则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可能有一个流转成本与收益的比较问题。政府如何采取合适的办法避免这样的问题还需要摸索更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土地流转只要双方愿意即可,其中邻里关系很重要。2006年3月31日星期五下午3点我们到攸县新市镇新联村座谈,了解到一家土地流转大户。袁云兰,一名快50岁的能干妇女,村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初中文化,靠种养致富。思想境界高,独子已大学毕业,总是教育孩子,好好读书,回报社会。2004年喂猪200多头赚了4万多,但2005年只赚了1万多。自己的田只有一人8分,相当于3亩(含老母亲、孩子的),但实际种植水稻12亩,同时种西瓜32亩(旱土)。最多的时候包了四户的田(2002年)。袁云兰认为不会荒田,乡土中国有自己的信用体系,就是口头协议。袁家向流转户一亩地交150斤谷子;也有要点钱的,一亩旱地20~30元;也有不要的。现在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但农忙的时候也请零工。土地流转的民间信用体系需要村级组织的精心维护。2011-02-19
我也没写完!!!!!!!!!!!!!!!!!!1112011-02-19
cdw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8-12 06:01: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范例范文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ian.nuo5.com - 词典网 打一生肖 英语单词  夜唱网  免费精准算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