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范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范文:一、设计理念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激发其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兴趣,从而正确理解生活,体味成长的快乐与烦恼。采用联系比较法深入理解课文意旨,并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反思生活世界,领悟学习与生活的真谛。教学方法上,结合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听说...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范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范文:
一、设计理念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激发其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兴趣,从而正确理解生活,体味成长的快乐与烦恼。采用联系比较法深入理解课文意旨,并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反思生活世界,领悟学习与生活的真谛。教学方法上,结合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应熟记鲁迅的相关知识,如生平、主要作品等。技能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等句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百草园部分的学习,掌握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难点:理解课文主题,形成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四、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材料,包括范读录音、相关图片等,以辅助教学。布置学生收集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的特征,掌握描述景物的手法。
教学步骤:
导入:
通过回顾第一单元文章的共同点,引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反思,激发新感触与认识。回顾鲁迅知识:
明确作者身份与作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解释题目:
明确文章包含的两部分内容: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生活。听范读或默读:
学生听范读或默读课文,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概括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生活的特征,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细读百草园部分:
学习中心句与描述方法,掌握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小组讨论与延伸拓展: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表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收集的童年生活材料,进行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字词抄写与成语造句,巩固课堂所学。比较童年生活材料,撰写短文,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悟。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景物的手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2025-05-07
cdw 阅读 67 次 更新于 2025-11-12 00:36: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30*****868 鲁迅的哪些作品被选入了初中语文教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2《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

  •  拾不起旧时光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触觉描写: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味觉描写: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通过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将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特点写了出来(桑葚、菜花是春末,蝉鸣在夏天,蟋蟀到秋天才叫),表明百草园里有趣的东西比比皆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

  •  顾兔子C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分段,全文概括。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全文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

  •  小纸爱浔子007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

  •  青柠姑娘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初一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初一语文教案1 目的要求: 一、认识鲁迅。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范例范文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免费精准算命  虎翼跨境网 Naver广告  Linkedin广告 必应广告开户 Yandex广告 谷歌广告开户  翠愛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