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摘要范文两篇

毕业论文摘要范文篇二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审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同时,文章运用非线性思维,探讨了如何突破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建立新的生态观念,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键词]系统科学;非线性思维;生态危机;和谐共生 ...
毕业论文摘要范文两篇
毕业论文摘要范文篇二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审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同时,文章运用非线性思维,探讨了如何突破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建立新的生态观念,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系统科学;非线性思维;生态危机;和谐共生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98-02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以维持稳定。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断增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本文从系统科学和非线性思维的角度,探讨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
一、系统科学视角下的生态危机
系统科学关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的活动规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以实现其功能。人类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混乱,进而引发生态危机。这表明,解决生态问题不仅是理论认识问题,更是社会经济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能动性异化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二、非线性思维与生态拯救
为了解决生态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非线性思维强调系统整体性,倡导建立新的自然观、生产观和社会观。
1. 新的自然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发展不仅包括人口和经济增长,还包括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新的生产观:实现社会生产与自然生产的有机结合,建立协调统一的大生产观。
3. 新的社会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改变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整个社会制度。
综上,提升人性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关键。当人类学会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时,自然观、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将得到全新改变。
四、展望
本文从系统科学和非线性思维角度分析了生态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功能,指出改变系统结构会影响功能,反之亦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导致了一系列生态危机,而非线性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杨通进.环境保护的伦理基础——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98.
[3]余谋昌.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武杰.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方世南.生态环境与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研究,2002,2.
[6]景枫,焦君红.生态环境危机中的利益思考,道德与文明,2002,2.
[7]苗东升.非线性思维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8]利润珍.非线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
[9]杨小军.张建民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思维方式的变革[J].科学管理研究,2006(3).2024-10-28
cdw 阅读 41 次 更新于 2025-10-14 21:04: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范例范文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免费精准算命  虎翼跨境网 Naver广告  Linkedin广告 必应广告开户 Yandex广告 谷歌广告开户  翠愛網
返回顶部